瑞雪環球總裁黃瑞清博士
在持續數月的Covid-19疫情期間,農產品供應鏈中的各種問題備受關注。 如何保障農產品的生產和供應能力,為消費者提供充足的農產品,以及如何應對物流不便和工人短缺的問題,已成為行業內外的熱門話題。作為一種高科技農業生產模式,高科技溫室在危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6月20日,瑞雪環球總裁黃瑞清博士在由中國國際園藝學會舉辦的現場直播活動中,比較了中國和荷蘭的園藝產業發展趨勢,并在京津冀蔬菜商品化生產技術交流會現場直播活動中,談到了中國高科技溫室產業的前景。
中國和荷蘭高科技溫室的發展趨勢
“20世紀50年代,荷蘭的無土栽培面積只有10公頃,無土栽培是高科技溫室中常用的栽培方法。20世紀70年代,該面積僅達到30公頃,而從20世紀80年代起,采用無土栽培的現代溫室才開始在這里興起。番茄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都有很大的提高——專用面積躍升至500公頃,單產達到29 kg/m2;與此類似,北京在1970年引進無土栽培番茄設施。本世紀初只有39公頃,但自2010年以來,無土栽培在北京開始興起,種植面積飆升至400公頃,單產達到31.5 kg/m2,黃博士說:“由此我們可以看出,1980年荷蘭和2010年北京的番茄溫室面積和產量趨勢驚人地相似。”
隨著經濟發展,無土栽培面積增加
“我相信,這一趨勢完全是經濟發展的產物。1978年,荷蘭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2009年北京人均GDP也超過了1萬美元。1990年,荷蘭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當時,那里的現代園藝設施發展迅速,用于無土栽培番茄的面積增加到1200公頃,單產超過44公斤/平方米。 2018年,北京人均GDP也達到2萬美元,無土栽培溫室的面積也躍升至500公頃,番茄產量達到41公斤/平方米,與荷蘭當時的水平相同。由此可見,經濟發展與溫室無土栽培水平的高低有著密切的關系,這種生產上的類似改善并非巧合,因為當年收入達到兩萬美元時,消費者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就會增加,他們也會更加注重質量、口味和安全性,從而間接地推動了該行業的發展。” “我認為,2018年,北京的經濟水平達到了荷蘭1990年的水平,當時中國在園藝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無土栽培技術水平也趕上了荷蘭當時的水平。因此,中國的大中型城市也有機會大力發展溫室園藝。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現代高科技溫室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高科技溫室將在蔬菜和水果供應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黃博士說:“多年來,市場也證明了經濟發展在推動高科技溫室產業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高科技溫室的穩定性和優越性,這與我2002年從荷蘭回國創辦公司的時候有了很大的不同。當時,中國99%的農業專家和種植者對荷蘭的高投入和高產出溫室生產模式持懷疑態度,認為荷蘭模式不適合中國,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和種植者對此進行了“熱身”,許多公司投資建設了荷蘭高科技溫室,我們還聽說北京市政府正在開展研究,并計劃擴大高科技溫室的面積,以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現代化水平以及農業的生產效率,這是促進發展這種有利于民生的生產方式的一個積極信號。與此同時,在北京Covid-19爆發期間,高科技溫室繼續向當地供應新鮮蔬菜,這大大緩解了蔬菜和水果的供應緊張,在危機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讓更多人看到了高科技溫室產業的前景和未來。”
引進荷蘭技術以幫助發展中國園藝
作為中國最早的綜合園藝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瑞雪環球已在荷蘭技術與中國園藝產業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為中國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溫室解決方案。 黃博士說:“我們專注于高科技溫室領域,并從溫室設計的每一個起點開始就為客戶提供幫助。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國內外園藝行業的客戶實現業績最大化。” 瑞雪國際與Verkade、Mardenkro、HortiXS、Horticoop、Priva、NPI、Staal&plast等公司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華科資源高杰/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