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睢寧縣王集鎮魯廟村的周維克格外忙碌,他正四處找工人摘辣椒。周維克告訴記者,他在魯廟村北部承包了10個聯排大棚,全部種植了辣椒,現在線椒價格高出去年五倍之多,想趁著這兩天行情好多摘些銷售出去。
睢寧縣大力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引領農民轉變生產方式,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隨著日光節能溫室、大棚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大棚”蔬菜、瓜果、花卉已成為當地農民就業增收的“新引擎”。
果蔬大棚種出“好生活”
雙溝鎮陳王村農戶周艷云是設施大棚種植戶之一,她家種植了兩個大棚的番茄。“現在番茄行情還不錯,在村口交易市場就能直接出售,一個棚的番茄兩三天就銷售一空。”周艷云說。
陳王村村民江月紅不僅自己種植大棚番茄,還在陳王蔬菜交易市場擺攤設點收購番茄。“我們這里的番茄都采用蜜蜂授粉,屬于無公害農產品,紅彤彤的,又沙又甜。”江月紅邊說邊掰開一個給記者展示。
“陳王村是上海蔬菜外延基地,這里的收購商都來自徐州周邊地區。我們現在每天日交易量是6萬至10萬斤蔬菜,除了在徐州銷售,還銷往上海、南京、合肥等地。”陳王蔬菜交易市場負責人楊志介紹。
香菇棚里種出“好日子”
沿著凌埠路往東進入到凌城鎮沙莊村范圍內,60個香菇生產大棚整齊有序排列在凌埠路兩側。這是由徐州雙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經營的占地近70畝的香菇扶貧產業園,主要帶動部分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入園經營和務工。
“今年通過扶貧小額貸款承包了2個香菇大棚,差不多能放13000個香菇菌袋,預計一年的收益在16000元到20000元。平時該忙的時候忙,不忙的時候過來看看,這邊有工作人員幫忙照看香菇,自己很省心。”正在拆解菌棒的沙莊村建檔立卡低收入戶沙明啟說。
據了解,沙莊香菇尚未銷售,便有來自上海、安徽、宿遷等地客商的咨詢。“我們的菌種是由山東省農科院根據我們的土壤環境提供的,個頭相對來說更大一些,口感也更好一些,而且很多香菇都是一年產兩季,我們的香菇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沙莊村黨總支書記沙興磊指著眼前的香菇高興地介紹道。
“多肉”大棚催開“致富花”
“這一畦多肉植物栽種的密度還要再密一些,間隔在1.5厘米至2厘米之間……”位于梁集鎮睢寧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多肉植物基地內,卓殊現代農業(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愛東正在指導農戶張翠華多肉植物的栽植技巧。
王愛東告訴記者,多肉基地有2萬平方米,共有4個5000平方米的連棟溫室大棚,每個大棚種植有100畦多肉植物,一畦面積有30平方米,種植有2萬株多肉植物,這一批多肉是去年7月份種下去的,今年春天就可以銷售,每個連棟溫室大棚銷售額在100萬元左右。
多肉種植是個手工活,也讓梁集鎮的低收入戶和留守婦女們找到了在家門口就能做的工作。正在多肉植物基地務工的梁集鎮低收入戶王云新說,她在這里工作有3個多月了,主要從事多肉植物栽種、起苗、除草等工作,每天工資70元至100元不等,多勞多得,一個月能賺2000多元。
徐州興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董獻超告訴記者,為了讓多肉種植成為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又一新產業,農業公司與卓殊現代農業(江蘇)有限公司合作投資,新建4萬平方米連棟溫室大棚,擴大多肉植物的種植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