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棚里的櫻桃已經大面積成熟了,昨天剛剛采摘了第一批,再過幾天就陸續上市了。”在上林東村辛志平的櫻桃大棚里,辛志平一邊在大棚處理花萼一邊跟記者介紹道。
辛志平告訴記者,有幾個長久合作的經紀人早就聯系下了今年的訂單,最早的那一批每斤能賣到120元,后面大面積上市后,平均也能賣到六七十元一斤。
“昨天剛剛和濰坊的一個客戶對接,這幾天的訂單累計150斤。我這5畝地的棚,一年下來掙個四五十萬不成問題。”看到這一樹樹豐碩的果實,老辛心里樂開了花。

坐擁3萬畝大櫻桃、年產量2萬噸、產值5個億的山旺鎮,是臨朐縣大棚櫻桃生產主產區,也是臨朐升級為大櫻桃“黃金產業”的一個縮影。
俗話說,櫻桃好吃樹難栽。山區丘陵87.3%的臨朐,可謂條件得天獨厚。臨朐屬溫帶亞濕潤氣候,氣溫、日照、降雨量、土壤類型和酸堿度等自然條件,非常適合大櫻桃生長。從地理位置看,處于上市較早的泰安露地櫻桃、大連大棚櫻桃和上市較晚的大連、煙臺露地櫻桃之間,是鏈接東、西櫻桃市場的黃金地段,這為臨朐大櫻桃產業發展奠定了獨特優勢。在臨朐生根展葉、開花結果已有30年的大櫻桃,至今種植總面積已達10萬畝,其中大棚櫻桃4萬畝,占全國的1/3,成為了全國最大的設施櫻桃栽培基地和當地農民廣泛受益的特色產業。

得益于此,臨朐大櫻桃感官品相和內在品質俱佳,具有上市早、個大、色艷、味鮮等特點,是不可多得的果中珍品。2016年、2017年,在連續兩屆中國櫻桃年會及大櫻桃產業發展研討會上,臨朐種植戶選送的布魯克斯大櫻桃,憑借其外觀好、口感佳,經群眾品評和專家評審,均獲得全國優質大櫻桃品評一等獎。
好果子也為臨朐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從2009年被確立為“中國大櫻桃之鄉”,到2014年“山旺大櫻桃”通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專家評審,成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再到2018年4月首屆中國(臨朐)櫻桃文化旅游節落戶臨朐,大櫻桃產業總產值超過25億元,是臨朐農民眼中切切實實的“黃金種植業”。

然而,受疫情影響,全國的櫻桃種植和銷售模式發生了新變化,線上銷售的崛起、直播平臺的流行,讓很多果農犯了難。不僅是果農,臨朐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魏淑娟同樣有著冷靜的判斷:臨朐大櫻桃發展近30年,盡快富民效應一直很明顯,但也面臨著“果樹品種老化、經營主體規模小、種植習慣粗放、銷售模式落后”等發展瓶頸。
讓“產業振興”坐正席唱主角,在2021年臨朐縣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要統籌做好提質增效、科技興農、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農業+”融合發展“四篇文章”,持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兩村兩園兩主體”建設,因地制宜發展文化體驗、電子商務、健康養老等產業,放大節會效應,加強農商互聯對接,大力發展委托生產、訂單農業,真正讓更多小農戶對接上大市場。
“因此,只有下決心推進老果園更新換代,推廣大櫻桃新品種和標準化種植技術,創新銷售模式,才能確保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魏淑娟說。
對此,臨朐明確提出要“大力提升行業聯合社,圍繞櫻桃、板栗、山楂等10個農產品領域,組織各聯合社統一提供種養技術、市場開拓、資金互助等服務”,形成“一個主導產業+一個聯合社+一個主導品牌+一支專家隊伍”的抱團發展模式,打造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標桿+燈塔”。
在位于山旺鎮的“龍條山大櫻桃標準化種植示范園”,一側是高標準的大櫻桃連棟溫室種植示范區,一側是大櫻桃露天矮砧密植種植示范。

樂農家庭農場負責人杜立勝介紹:“咱到這里種櫻桃,政府幫著流轉土地,扶持咱上了水肥一體化設備,建大棚也有補貼和貸款支持,還請來了山東農科院果樹所、山東農業大學的專家指導。”
“受疫情影響,現在果農們也改變了銷售模式,學著從直播平臺賣貨,線下銷售僅占很小一部分。”魏淑娟說,等過段時間露天櫻桃下來,大部分全走交易市場和線上售賣,到時候市場就全打開了。
“今年我們立足市場、農村合作社和電子商務三條銷售渠道,提前布局了電商平臺,并探索‘合作社+電商大戶帶動’模式,逐步搭建實體市場配貨、農村合作社訂貨及電子商務淘貨的銷售平臺。”山旺鎮黨委書記劉陽說。
“下步在堅持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將陸續開放山旺鎮上林村等全縣6處線下櫻桃大型交易市場,對接好青州、淄博、章丘等周邊縣市大櫻桃交易集散地,并適時利用節會經濟等關鍵節點叫響做大‘臨朐大櫻桃’品牌,充分放大大櫻桃這一優勢特色產業的富民效應,讓嬌貴的大櫻桃‘飛入’尋常百姓家。”魏淑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