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浙江相繼建成400個數字農業工廠和2200個電子商務專業村,示范帶動3000個種養基地進行數字化改造,推進數字技術與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生產深度融合應用。
走進嘉善縣魏塘街道浙江一里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蔬菜種植基地幾排高端大氣的連棟大棚映入眼簾。“我們采用水培、水凝納米膜等技術,種植番茄、空心菜、芹菜等葉菜類作物。”公司董事長孫軍說,占地30多畝的園區內,只有一名管理員,對基地的管控大多數時候只需要一部手機。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高標準連棟大棚。(黃巖區委宣傳部供圖)
孫軍告訴記者,連棟玻璃溫室大棚配備了降溫系統、加溫系統、肥水循環利用系統等自動化設施,可以自動調節溫室內溫度、光照、水分等因素,為作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可實現周年生產。“現在園區內大棚是遠程遙控的,管理很輕松。”孫軍說。
傳統農業模式被改變,也提升了農產品品質,帶動了銷量。浙江省磐安縣素有“中國藥材之鄉”的美譽,在當地的數字化種植基地,浙貝母、元胡等浙產藥材從種植到采收的全過程一目了然。
“我們根據往年氣象、病蟲害發生規律和當前基地環境數據等,構建了中藥材種植氣象、病蟲害等農事預測預警模型,從種植源頭減少病蟲害發生概率,降低種植過程中農殘等超標風險,確保藥材安全。”種植基地負責人武丹仙說。
集成創新、迭代升級是浙江農業數字化發展的重要方向。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通過迭代升級柑橘生產與品質安全的數字化體系,將柑橘的農情信息、綠色生產信息、質量安全信息匯入“一張圖”,為柑橘果園的種植規劃、減肥減藥、種植技術優化等提供科學依據。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一柑橘園的數字農業系統。(黃巖區委宣傳部供圖)
“圍繞生產、流通、監管、服務、治理等五大領域,浙江正加快推進農業產業鏈的全過程數字化,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帶動更多農民致富。”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唐冬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