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屆溫室自主挑戰賽的冠軍日前揭曉,荷蘭-美國組合Koala隊最終摘得桂冠。
Koala隊由初創公司Koidra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隊長Kenneth Tran也曾帶隊參加第一屆賽事并獲獎。
本屆比賽中,來自世界各地的五支國際團隊使用完全自主的算法,種植作物為萵苣。以最低的成本投入如能源和二氧化碳等,獲得最大的收獲,種植出高品質生菜,達到最大凈利潤。
瓦赫寧根大學Bleiswijk研究中心為每一個參賽團隊提供一間高科技溫室來種植生菜。由團隊自己創建人工智能算法,完全自主地確定溫度、自然光照和人工光、加熱、二氧化碳濃度及與種植相關的參數(如作物密度、間隔時間和收獲日期)等的設定值。溫室內除了傳統的傳感器外,溫室內還設有Realsense 3D攝像以及Sigrow和Ridder提供的特定傳感器,為參賽團隊提供更多影像。除此之外,有些團隊甚至還自行增加了傳感器來為算法提供更多數據。
來自RijkZwaan的’Lugano’生菜品種于5月2日種植。參賽團隊的目標是植株重量250克。此外還會對生物品質進行審核:如果植株太小、有葉尖燒傷或其他變形,則會被歸為價格較低的B類,甚至是無法銷售的C類。如果植株太大,會被認為浪費資源。最后一個參賽團隊于6月17日完成了種植。在生長期間,會就資源使用(如熱能、電力、二氧化碳)等進行測算,并計算運營成本。固定成本取決于溫室空間的占用和不同裝置的使用(如人工光補光量)。根據這些測算及數字,從而確定凈利潤,凈利潤最高的團隊贏得比賽。
參賽團隊的AI算法數據會在在WUR的虛擬主機服務器上,從LetsGrow和Azure云獲取數據。同時,算法自動將設定點通過LetsGrow返回給計算機,最終完成溫室內的環境控制。2月/3月作為第一個種植周期用于各團隊測試,5月/6月正式開始,此后各團隊必須獲得請求許可才可以接觸算法,以防止對算法進行誤操作。同時會計算修改成本,最后從凈利潤中扣除。整個過程中獲勝的團隊只訪問了一次虛擬機修復了一個小錯誤。
最終Koala隊贏得了本屆比賽。成績是每平方米凈利潤5.93歐元(一個生長季)。Koala隊是由第一次挑戰賽活動后成立的初創公司Koidra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希望通過智能自動化技術來促進溫室種植,在農場、作物等中得到廣泛應用。
編譯:葉脈
來源:W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