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爱色-欧美爱爱网-欧美爱爱动态-欧美α片无限看在线观看免费-99热精品在线-99热精品一区

免費咨詢:010-53329002
微信
我要采購>>發布產品>>
熱門分類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要聞
甘肅:持續推進農膜回收利用 助力隴原綠色高質量發展
2022-12-22 來源:農民日報·中國農網 閱讀量:62 評論:0
0
 2022年,甘肅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技術推廣機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以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強化責任落實,創新工作舉措,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持續推進全省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取得實效。全省各類作物覆膜面積2794.09萬畝,農膜用量約21.74萬噸,回收廢舊農膜18.41萬噸,其中地膜14.49萬噸,棚膜3.92萬噸,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84.68%,同比增長1.3%。

在依法推進廢舊農膜回收治理中彰顯責任擔當

2022年,為持續推進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法制化管理進程,甘肅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技術推廣總站堅持依法行政,深入貫徹土壤污染防治法、農用薄膜管理辦法、甘肅省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條例等法律法規,強化責任落實,專門印發了《2022年甘肅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工作要點》,從地膜使用源頭防控、農膜殘留過程控制、廢舊農膜末端處理各環節科學謀劃全省廢舊農膜殘留污染綜合防治工作。同時,深化與市場監管、工業信息、生態環境等部門的溝通協作,持續加強農膜市場監管,定期開展聯合執法和專項整治行動,依法嚴厲打擊生產、銷售、使用不達標農膜的違法行為。據統計,2022年全省共開展各類農膜市場監管執法活動847次。

甘肅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技術推廣總站站長唐繼榮介紹,下一步,甘肅將繼續積極推動農膜“依法治理”,堅持把有關法律法規作為防治廢舊農膜殘留污染的有力武器,壓實地方政府農膜回收利用主體責任,推動形成“法治農膜”工作新格局。

抓好項目落實,提升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水平

2022年,甘肅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技術推廣總站繼續組織實施省級財政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專項。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對全省77個重點覆膜縣區的廢舊農膜回收加工企業、網點進行扶持,進一步健全廢舊農膜回收利用體系,鞏固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市場。統計顯示,甘肅省目前共有121家正常運行的農膜回收利用企業,重點覆膜縣區每縣至少擁有一家地膜加工利用企業;有1387個專業化回收網點,覆膜面積較大的鄉鎮基本建有回收網點,部分縣區還實現了村級堆儲點全覆蓋。二是有力有序扎實開展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項目。

2022年,農業農村部安排甘肅900萬畝加厚高強度地膜推廣約束性任務,共落實中央財政扶持資金2.7億元。為確保以嚴的標準、實的程序推動工作有序開展,甘肅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技術推廣總站廣泛征集意見、充分研究討論,最終確定了“縣區申報,市級把關,省級審核”的試點組織方式和“優先保障糧食安全生產、優先考慮黃河流域面源污染治理需要、優先發展旱作農業”的試點實施原則,組織53個縣區以玉米和馬鈴薯為重點作物,將年度加厚高強度地膜推廣任務分解到縣、到鄉、到村、到戶、到地塊、到作物,鼓勵試點地區提前招標、企業提前鋪貨,加快項目執行效率,并將中央下達資金全部轉移支付到縣,集中力量攻堅試點建設。截至11月底,甘肅已完成加厚高強度地膜推廣面積243萬畝,有42個縣區已完成加厚高強度地膜招標采購,預計2023年春播結束后900萬畝推廣任務將全部完成。甘肅堅持強化績效管理,注重資金使用效益。按照項目管理要求,持續加強2021年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示范縣項目績效管理,在績效自評的基礎上,委托第三方公司對該項目開展了績效評價,經綜合評定,績效評價結果等級為“優秀”。

積極探索建立廢舊農膜回收利用長效機制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推進農膜科學使用回收。

為進一步找準差距,攻堅克難,迎接新的挑戰,2022年,甘肅對多年來努力探索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工作經驗、模式進行了全面梳理、系統總結,編撰出版了《甘肅省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紀實》一書,詳細記錄了地膜對甘肅糧食增產增收作出的貢獻及甘肅人一代一代勠力奮斗將白色污染變成綠色大地的工作經驗;組織拍攝制作了《甘肅省農膜殘留污染防治工作紀實》專題片,將甘肅防治廢舊農膜殘留污染、保障農業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搬上了熒幕;提煉形成的金川區“節水環保型生態農業建設模式”、永昌縣“地膜有效回收與多元化利用模式”、甘肅酒泉“以舊換新”地膜回收、甘肅民勤廢舊地膜多元化利用等10多種技術模式和典型案例,被農業農村部生態總站納入重點推廣模式。2022年12月12日,在農業農村部生態總站舉辦的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和農村能源生態建設體系省級管理干部能力建設培訓班上,甘肅圍繞地膜科學使用回收,做了“堅持守正創新 構建‘五位’工作新格局”的典型發言。

2022年,甘肅持續推進廢舊農膜回收的一大批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復制中形成了務實管用的制度機制:張掖市各縣區在規模化種植戶中探索建立了地膜回收保障金制度,將回收廢舊農膜作為硬性指標納入土地流轉合同,每畝收取30-50元的回收保證金,確保廢舊地膜能夠及時清理回收;金昌市充分發揮農田保潔員作用,全市聘用保潔員264名,實行網格化管理,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嘉峪關市與各村委會簽訂廢舊農膜回收協議,村委會負責督促農戶及時開展農田地膜回收,對達到回收整治標準的村委會,按照覆膜面積每畝給予1元整治獎勵資金,極大地調動了村委會、農戶、合作社開展農膜回收的積極性。

持續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廢舊農膜回收利用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甘肅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技術推廣總站積極與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圍繞傳統地膜減量、替代、高效回收等關鍵技術進行持續攻關,著力破解農膜使用強度過高、廢舊地膜回收利用困難等“卡脖子”難題,科技支撐作用不斷加強。

地膜機械化回收關鍵技術不斷取得新成果。甘肅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技術推廣總站聯合甘肅農業大學開展的“甘肅典型種植區系列殘膜回收機研發與應用”獲得2021年度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22年全省共推廣廢舊地膜機械回收面積96萬畝。

地膜減量替代技術取得長足進展。甘肅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技術推廣總站與省農科院合作開展地膜科學合理使用區劃研究初步完成,目前已進入田間驗證階段,將為進一步推進全省地膜科學合理使用提供指導。全生物降解地膜適用區域及作物基本摸清,部分縣區推廣取得良好效果。

甘肅探索出了廢舊農膜資源化利用新途徑。甘肅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技術推廣總站與西北民族大學合作開展的廢舊聚乙烯基農用覆蓋地膜高值化利用研究成果初現,已申報發明專利一項,同時與甘肅路橋建設集團科技養護公司合作進行系統化試驗研究并在榆中縣鋪設一段200米廢舊農膜改性瀝青實驗路面(標段S309K27+800),編制的《廢舊聚乙烯基塑料薄膜回收再加工技術規范》已進入送審階段。

全省廢舊農膜殘留污染綜合防治技術試驗示范基地典型帶動效果逐步顯現。2022年,甘肅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技術推廣總站繼續與蘭州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等多所研究院校有關團隊合作,在金川區打造全省廢舊農膜殘留污染防治新高地,構建“產學研”有機結合的工作新模式,推動提升全省廢舊農膜殘留污染防治工作水平。

強化宣傳引導,打開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全民共治新局面

廣大群眾是社會治理的主體和參與者,甘肅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技術推廣總站堅持將廢舊農膜回收利用作為農民群眾的身邊事來抓,積極傾聽社會關切、群眾訴求,通過甘肅省廣電總臺“陽光在線”直播、甘肅12316三農服務熱線等媒體,及時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問題。突出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作為農膜回收主力軍的重要作用,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和新型網絡傳媒,結合發放資料、流動宣傳、專項整治、征文、攝影、微視頻大賽等方式,在全省范圍內大力開展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宣傳。敦煌市別出心裁地開展了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知識有獎問答、廢舊農膜撿拾比賽、編創歌曲《我們撿拾廢膜》等,讓農民群眾更直觀更深刻地認識到地膜殘留的危害性、地膜回收的必要性和廢舊地膜作為可再生資源的回收價值,增強了農膜生產者、使用者、回收者、監管者履行社會責任的自覺意識,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為全面做好地膜殘留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強大動能。

記者 魯明

我要評論
0相關評論
相關信息
溫室網 版權所有 2000-2022 服務熱線:010-53329002 請與我們鏈接:cnga@cngreenhouse.com京ICP備0905014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