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爱色-欧美爱爱网-欧美爱爱动态-欧美α片无限看在线观看免费-99热精品在线-99热精品一区

免費咨詢:010-53329002
微信
我要采購>>發布產品>>
熱門分類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要聞
云南東川:早熟大蒜“蒜”出億元產值
2023-02-23 來源:新華網 閱讀量:101 評論:0
 

新華網昆明2月15日電(康靜 李娜 徐華陵)早春時節,在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碧谷街道大寨村的田間地頭,一袋袋新鮮采收的大蒜按獨頭蒜、多瓣蒜、2—3瓣蒜分類后,正拉往曬場進行村級銷售。經晾曬、分揀、分級、打包、稱重等粗加工環節后,這些大蒜將被銷售到四川、重慶、貴陽、蘭州等地。

農戶正在將新鮮采收的東川大蒜裝袋(2月6日攝)。新華網 徐華陵 攝

從這里運出去的大蒜是全國上市較早的大蒜,色紫、早熟、個大、獨蒜率高、皮色光亮、含水量低、香辣味濃、耐貯運的特點讓“東川大蒜”在市場中搶占優勢。

大蒜發展 技術先行

東川區大蒜種植歷史悠久,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但那時規模不算太大。

到上世紀70年代,東川礦業發展吸引了較多外來人員,蔬菜需求增加,當時東川小江區域就種植了數千畝大蒜,成為東川大規模種植大蒜的開始。 

用香辣味濃的東川大蒜制作的菜品——金蒜牛仔粒(2月7日攝)。新華網 徐華陵 攝

1991年,東川區從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引入了大蒜品種——紅七星,在全區進行推廣并進行品種改良,對種子采取低溫破眠技術處理,打破種子休眠,促使大蒜減少抽薹,讓地下塊莖提早膨大,早成熟上市。品種改良后,東川早熟大蒜的名聲漸起,短短數年,東川大蒜就已遠銷海內外。

大寨村是東川大蒜的主要種植區,這里地處東川河谷地帶,光熱充足、氣候獨特,是全國唯一的大蒜早熟產區,生產銷售比全國其他地區提早2個多月。

在大寨村大蒜種植戶李茂仙家的50余畝蒜地里,同村的10多位村民正幫著采挖蒜頭,預計2月內可以全部采收完。“我家種植大蒜已有10多個年頭,近幾年因為連年種植導致土壤板結,產量受到一定影響,但通過昆明市東川區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以下簡稱:東川區經作站)技術人員的應用與實踐,2021年和2022年,大蒜產量和品質明顯提升,平均每畝增產100多公斤。”李茂仙說。

大寨村大蒜種植戶李茂仙家的大蒜正在被采收(2月6日攝)。新華網 徐華陵 攝

據了解,由于長期連作,農戶施肥補給不足和偏施化肥,過度使用農藥除草劑等綜合因素影響,大寨村的大蒜種植區出現了土壤板結、土壤質量下降的問題,使東川大蒜產量降低。

東川區經作站副站長、高級農藝師舒興香介紹,為解決該問題,東川區經作站技術人員創新采用“兩多兩減一補充技術”,通過多施有機肥、多施生物菌肥,減少化學農藥、化學肥料的施用,補充中微量元素的方式,促進土壤中團粒結構的形成,有效改善土壤問題,初步實現旱澇保收的目的。

今年,東川區在大寨村選定了2000畝“東川大蒜”規范化種植區,統一標準進行部分有機肥替代化肥,普通復合肥改用含硫基的復合肥,規范化種植技術的應用有效提高了大蒜產量,經現場測產,平均畝產達到1050公斤,達到了技術方案中的預期目標。

“外披‘蟬衣’、內穿紫衣的大蒜仙子”——舒興香這樣形容東川大蒜。從天府之國到三美東川,面對“遠道而來”的“仙子”,東川將種質資源發展作為重要抓手推進大蒜產業提質增效。

大蒜豐收(2月6日攝)。新華網 徐華陵 攝

東川區經作站與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專家合作,將提純復壯的大蒜品種分作兩部分,一部分做品種實用性實驗,用8個品種做品種適應性篩選。目前,產量正在測算中,相關數據也正在采集。

此外,東川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特點,海拔跨度較大,東川區經作站優選了海拔1800米及2400米左右的兩個種植區試種未經過低溫破眠處理的21種蒜種,從中選拔出優質良種,解決東川大蒜異地引種問題。

農業發展,技術先行。東川區充分發揮技術賦能作用,實現大蒜產量、品質雙提高。
 

多舉措助力大蒜產業提質、增量、提效

2017年,昆明市東川區碧谷街道大寨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以下簡稱:大寨村經聯社)成立,大寨村積極探索推行“黨總支+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以合作社為載體,推動大蒜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新鮮采收的大蒜需要攤晾(2月6日攝)。新華網 徐華陵 攝

“加入合作社的種植戶由合作社統一訂購蒜種,把好種子關,每件蒜種可節約100元的購種成本。”大寨村經聯社法定代表人,大寨村黨總支書記、主任吳應明介紹,大寨村經聯社現有成員200戶800余人。除了購種有優惠外,昆明市東川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針對大寨村產業發展情況還給予金融支持,投放了定制化產品“金蒜貸”,以金融助力“三農”服務鄉村振興,支持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特色農業,為東川區鄉村振興注入金融活水。

據了解,東川的大蒜交易市場80%都在大寨村,這里是大蒜交易的集中地。每年,大寨村經聯社都會“招呼”外商到此收購大蒜,四川、重慶、貴陽、蘭州等地的收購商是前來收蒜的常客。

大蒜稱重(2月6日攝)。新華網 徐華陵 攝

大寨村大蒜產量、產值均占據東川大蒜種植的“半壁江山”。2022年,東川區“東川大蒜”產業園建設項目順勢落地大寨村,為群眾分解、晾曬和交易大蒜提供了專業場所,這是東川區啟動建設的首個農業產業園。目前,項目主體工程已經完成,標準化分揀設備的安裝和調試工作將在2月中下旬進行。

以該產業園的建設為示范,東川區將逐步把東川大蒜打造成知名品牌,提高東川大蒜產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東川大蒜品質,促進東川大蒜可持續發展,穩步推進“一村一品”建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
       大蒜產業現已成為東川“3個萬畝”產業之一,農業總產值實現了億元以上,直接參與的種植戶2000戶以上,助推農業產業發展,帶動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裝袋完成,等待收購的大蒜(2月6日攝)。新華網 徐華陵 攝

“產業要發展,群眾能增收,我們要從提質、增量、提效上發力。”昆明市東川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舒廷康表示,下一步,東川大蒜“提質”要通過農業部門實行標準化技術推廣,引導群眾用現代農業科技來提升大蒜品質;“增量”則以品種改良、農業科技助推及園區建設,帶動更多區域種植大蒜,計劃從現在10000畝左右的種植面積增加至15000畝左右;“提效”更加關鍵,要以“品牌化”支撐東川大蒜的發展,積極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打響品牌,讓東川大蒜推向全國走向海外。

近年來,為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創建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昆明市開展了“一村一品”示范村認定工作。2021年,大寨村被認定為昆明市大蒜產業“一村一品”示范村。與此同時,李子溝村“開花洋芋”、巖頭村“冬桃”等一批東川特色產業也被評為示范。

一個個示范村正通過著力延伸產業鏈條,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作出新貢獻。(完)


我要評論
0相關評論
相關信息
  • 河南杞縣:大蒜“三化”發展 擦亮鄉村振興最美2022-11-22“一業興,百業興。杞縣大蒜不僅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成為了致富奔小康的‘香餑餑’,還成就了杞縣‘全國大蒜第一縣’的美譽。
  • 山東印發方案培育13個農業優勢特色產業2021-06-24經省政府批復同意,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日前印發《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培育方案(2021-2025年)》,包括壽光蔬菜、金鄉大蒜、章丘大蔥、沾化冬棗、棲霞蘋果、萊陽黃梨、青州銀瓜、樂陵小棗、濰縣蘿卜、平陰玫瑰、菏澤牡丹
  • 溫室網 版權所有 2000-2022 服務熱線:010-53329002 請與我們鏈接:cnga@cngreenhouse.com京ICP備0905014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