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區農機熱銷
中大型動力機械更受歡迎
定西市三牛農機制造有限公司是甘肅致力于丘陵山區農機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裝備制造企業,生產馬鈴薯播種機、中藥材收獲機等100余種農機產品。
“僅今年1月份,企業就銷售了各類配套農機具近700臺(套),同比增長20%。”公司負責人趙明介紹,2月以來,公司又陸續收到陜西、寧夏等省區和甘肅省白銀市等地的訂單,正在開足馬力生產。
農機制造企業一派繁忙,農機市場銷售旺季較往年提前。定西盛沃農機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段圣春介紹,以往農歷元宵節過后,農機市場才逐漸活躍,今年大年初二之后的十多天里,公司就售出14臺拖拉機。
老百姓對農機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中大型動力機械更受歡迎。“配套農機具種類越來越多,大馬力動力機械負荷更足、作業效率更高。”定西市安定區安泰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廷發說。
趙明、張廷發等人介紹,今年丘陵山區農機走俏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農業機械化降本增效明顯;二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等丘陵山區宜機化改造,地塊變大了,機耕道等配套設施日趨完善,農民購機意愿增強;三是農機專業合作社等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種植大戶增多,農業生產適度規模化提升,農機需求與日俱增。
西北山地旱作
農業機械化程度明顯提升
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水平較低,主要體現在不同區域、不同作物、不同環節,機械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馬鈴薯、中藥材是甘肅丘陵山區主要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過去,馬鈴薯、中藥材在種植、收獲環節面臨“無機可用”;近幾年,馬鈴薯和中藥材播種機、收獲機不僅填補了關鍵環節機械化作業的空白,各種配套的農機具類型也不斷增多。
“過去人工種馬鈴薯,兩三個人一天僅種1畝,現在機械化播種,一天能種25畝。”定西市安定區團結鎮唐家堡村村民王剛說,他打算今年在20畝的基礎上,再流轉一些耕地種植馬鈴薯。
在甘肅部分中藥材種植大縣,中藥材移栽機被當地視為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重要突破。
“一畝黨參需要栽種3萬多株苗,過去全靠人工一株株栽,我家6畝地,光栽種就得30天。”定西市渭源縣北寨鎮張家堡村村民王海峰說,以前雇8到10個人,一天只能栽種1畝;現在用黨參移栽機,雇6個人,一天就能作業5到6畝。
機械化作業降本增效明顯。王海峰說,去年使用黨參移栽機、收獲機之后,平均每畝節省成本1200元。
記者從甘肅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2022年甘肅省丘陵山區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1.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0個百分點。其中,2022年,甘肅馬鈴薯、中藥材機械化率分別為63%、48%,較2020年分別提高了3.3和5個百分點。
農機助力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不少薯農、藥農開始擴大種植面積,從原來的幾畝發展到十幾畝。”定西市農機服務中心主任韓鵬飛介紹,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水平的提升,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帶來的壓力,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和優勢農產品供給能力得到提高。
農機服務方興未艾
記者在定西市安定區、臨洮縣、隴西縣等地看到,載著拖拉機、旋耕機、馬鈴薯播種機、中藥材移栽機的貨車行駛在蜿蜒的盤山路上。甘肅牧禾源農業裝備有限公司負責人馬松濤介紹,現在購買農機、農機維修等都是上門服務。
不僅如此,農機社會化服務配套不斷完善。記者走訪十幾個村看到,每個村均設有為農戶提供農機租賃服務的農機專業合作社,村委會、合作社等場所均有張貼的租賃農機費用一覽表。根據不同生產環節,每畝租賃費用30元至200元不等。
“相比自己買,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具種類全,租賃費用更劃算。”隴西縣張磨村村民王建喜說,現在一臺拖拉機動輒幾萬元,除了動力機械,配套農機具還有旋耕機、翻轉犁、深松機、覆膜機、中藥材移栽機、中藥材收獲機等,全套花費十幾萬元。
農機手成農村熱門新職業。定西市隴西縣農機服務中心主任汪興龍介紹,丘陵山區農機需求不斷提升,農忙時,各地“搶農機”情況多有發生。今年隴西縣農機服務中心組織了新春第一場農機手培訓班,來自17個鄉鎮的120名農機手參與培訓,很大一部分參訓人員沒有購機需求,一心要考拖拉機駕駛證。汪興龍介紹,近三年,全縣新增持證上崗的農機手超過3000人。
農機服務配套不斷完善,土地托管服務成“新寵”。“近幾來,農村外出務工、就近城市化的群體越來越多,土地托管服務需求大、發展快。”隴西縣服農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田育鑫說,合作社依托90多臺(套)農用機械,去年在當地托管土地面積超過70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