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吉林省持續加大政策補貼力度,大力發展棚模經濟,不斷延長農業生產周期,支持 " 菜籃子 " 基地建設,獎勵棚室生產大縣,促進農民增收。

走進洮南市洮府街道福勝村李廣書家的蔬菜大棚,他正在忙碌著打捆小白菜,每十斤打包成袋,銷往至白城、洮南市各大市場商超,李廣書告訴記者,當地農業部門人員不僅幫助指導生產,還幫助菜農找銷路,成熟的小菜根本不愁買,真正讓蔬菜大棚變成了村民增收的 " 致富棚 "。
目前,洮府街道現有蔬菜大棚 4000 棟左右,種植品種以果蔬類為主,達到幾十個,總產值 1.2 億元以上,產品遠銷到內蒙、浙江等地。

在梨樹縣喇嘛甸鎮王家園子村,盛園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大棚內暖意融融,村民們將新鮮的綠色蔬菜打包裝車,準備運往周邊地區,從去年開始在當地電力部門的幫助下,合作社對 52 棟大棚進行了提檔升級,實現了一年四季可以不間斷地生產蔬菜。

在各項政策的扶持下,2022 年,吉林省新建各類棚室 2.99 萬畝," 菜籃子 " 供給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冬春季地產鮮菜自給率首次突破 12%。今年,吉林省棚膜經濟產業將重點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計劃新建溫室、大棚 3 萬畝以上,重點支持 107 家省級 " 菜籃子 " 應急保障基地建設,穩步提升我省設施蔬菜在國內蔬菜市場的占有率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