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廣營鄉朝來農藝園,一名技術員通過一個手機小程序,就可實現對農場大棚內光、溫、水、氣的智能化控制,用機器人就能完成農作物灌溉、采摘等工作。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朝來農藝園產量可以提高畝產15%以上,實現節省50%左右的人力投入,水肥藥等農業投入品使用降低10%以上。與此同時,位于孫河鄉的郎棗園經過數字化升級改造,新建了36棟數字化溫室大棚,正朝著“無人果園”目標進發。
朝來農藝園和郎棗園是朝陽區加速建成“數字農業先行區”的典型案例,也是朝陽“三區”建設成果之一。朝陽區立足區情農情,加強規劃頂層設計、深耕科研戰略合作、打造都市農業品牌,全力做新技術裝備、做精園區品牌、做美業態形態,探索都市型鄉村振興有效路徑。為推進“三區”建設,朝陽區出臺了《北京市朝陽區“三區”建設總體規劃》。根據規劃,朝陽區將圍繞數字農業先行區謀劃科技示范項目,圍繞農業多功能示范區設計2條休閑農業游線,圍繞鄉村建設樣板區打造1個產村融合組團,形成“三點兩帶一組團”的空間布局,推進朝來農藝園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高價值、高顏值、高品質、高活力、高潛能的首都中心城區“五高”農業,努力探索中國現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樣板、城郊融合和美鄉村建設典范。
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條休閑農業游”指的是朝陽區將串聯圣露莊園、藍調莊園、中農春雨等現代農業園區,打造農旅融合精品帶,同時,依托朝陽區綠道建設,以溫榆河公園云上梯田、金盞麥田畫、大田種植景觀等為核心打造都市農業景觀帶。“1個產村融合組團”則是以黑莊戶鄉小魯店村為重點,高標準推進鄉村建設,優化鄉村公共服務水平,促進鄉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造民居風貌,整合農村人居環境,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和現代化建設水平,借勢區域資源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推進產業、產村融合。
除了推進數字化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朝陽區還深化與科研機構合作,打造多功能都市農業景觀和精品園區。在溫榆河公園內,75畝淺山梯田景觀錯落有致,十分壯觀。與一般的公園不同,這里景觀的主角不是一般的花草,而是油菜、芝麻、苜蓿、谷子等農作物。為突出農業休閑體驗、農耕文化傳承,目前朝陽區已經在6處郊野公園因地制宜種植了賞食兼顧的農作物,形成各具特色、自然協調的都市農業景觀。
此外,朝陽區立足首都中心城區特點,暢通要素流動,以農耕文化為魄、以田園風光為韻,以村落民宅為形、以都市農業為基,促進產村、城鄉深度融合,繼續推進高質量水平的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產業發展,打造京韻農味特色鄉村。
未來,朝陽農村地區將著力推進現代都市農業設施化改造、園區化建設、數字化賦能、多功能開發,不斷推進朝陽區“三區”建設邁上新臺階,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大都市現代農園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