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賓現場品鑒蔬菜品種,與客商交流。
本屆博覽會集中展示4300余個蔬菜品種,引人駐足。
來自臺灣的嘉賓與廈門中廈蔬菜種籽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進行現場交流。(劉小東 攝)
文/本報記者 邵凌豐
通訊員 林洋
圖(除署名外)/主辦方 提供
近日,2023廈門種業博覽會暨海峽兩岸(廈門)種業博覽會在翔安區海峽兩岸現代農業示范園正式拉開帷幕。
本屆海峽兩岸種博會以“兩岸一家親 共筑‘三農’夢——廈種強芯 筑夢未來”為主題,匯聚了300多家企業、科研單位,集中展示4300余個蔬菜品種,參展單位及品種數量均創下新高,全方位呈現了蔬菜品種最新育種動態、創新成果,搭建蔬菜優良品種交流、展示、交易平臺。
此次海峽兩岸種博會由廈門市人民政府、中國農業科學院、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指導;廈門市翔安區人民政府、廈門市農業農村局、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辦;廈門市翔安區農業農村局承辦;廈門市翔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廈門國貿鳳凰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具體執行。
種博會連續兩年在翔安舉辦,旨在持續發揮博覽會的帶動作用,提升本地種業在國內外的市場地位,同時引進國內外種業龍頭和研究機構落地翔安區,發揮廈門區位及種子種苗產業優勢,全面提升廈門種業水平。翔安區也在開幕式上明確表示,希望攜手各位伙伴共播希望之種,努力攥緊中國種子,做大民族種業,積極推動海峽兩岸種業融合發展。
據了解,本屆海峽兩岸種博會從12月28日舉辦至30日,為期三天,除現場活動外,還有蔬菜種業創新與發展論壇、種子種苗產業高峰論壇等配套活動。
種業新平臺 展示4300多個蔬菜品種 “試驗田”聚焦破難題
本屆海峽兩岸種博會的地展面積共有150畝,其中包含了露地種植區和大棚種植區,相比去年有了大幅增加。在這些展區內,參加本次博覽會的300余家企業,集中展示了來自全國各地4300余個蔬菜品種,涵蓋茄果類、瓜類、十字花科、葉菜類、根菜類、玉米類。
本屆博覽會參加的嘉賓、客商人數超1000人。他們可以下到田間近距離觀摩,在田間地頭交流育種心得;還可以現場品鑒,“零距離”感受不同蔬菜品種的深層風味——這種面對面接觸,進一步促進點對點洽商貿易,成效顯著。
此外,作為博覽會亮點的大棚主題展區也引發關注。這是一個集品種展示、知識科普、互動打卡于一體的綜合性展區,可以直觀了解蔬菜作物的生長過程、特點和用途,兼具趣味性與科學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海峽兩岸種博會還特別設置了育種攻關展示區——來自上海市農業科學院、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以及北京捷利亞種業有限公司、廈門中廈蔬菜種籽有限公司等10家科研院所、高校與種業企業,展示了包括白菜、甘藍、花菜和西藍花共計369個蔬菜攻關品種。
這里可以看作是蔬菜育種的“試驗田”或“先鋒區”,這些都是經過精心選育的適應性強、產量高、品質優良的蔬菜品種,聚焦解決蔬菜育種難題,提高種植效益和質量,推動實現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兩岸新交流 8家臺企帶來111個品種 融合發展見實效
閩臺農業的深入交流、融合發展,成為本屆海峽兩岸種博會一個最重要的主題。現場有8家臺企攜111個蔬菜品種參展,展示臺企在農業領域的成果的同時,也讓兩岸農業交流合作更進一步。除了種苗,臺企還帶來現代化農業生產管理經驗、技術研發成果,借助海峽兩岸種博會平臺進行交流研討。
事實上,翔安種苗和臺灣種苗淵源頗深。早在1995年,文興種苗就與臺灣地區最大十字花科作物種子生產商——臺灣慶農種苗建立合作關系,最近幾年還與農友、慶農等臺灣主要種苗企業持續深化合作。而廈門最大的火龍果種植基地翔安大宅,最早的種苗就來自臺灣。
目前,翔安已成為對臺農業交流合作的主力,共有7家企業與臺灣種苗產業界建立合作關系,雙方年合作銷售種子25000多公斤,年合作金額6300多萬元,可推廣種植面積約220萬畝次。
接下來,翔安區還要爭取在產業研究院及種業龍頭企業育種研發基地內引進臺灣種業,形成具有閩臺特色的現代都市農業合作機制,建設兩岸現代種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種業先行,雙方已經開啟了對閩臺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新路的探索。
同創新格局 9個新項目簽約 “種子戰隊”再添新戰力
種業是農業“芯片”,產業發展要提速,良種推廣和品質提升是關鍵。
開幕式上,翔安區農業農村局、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等多家政企單位、科研院所現場進行了9個重要合作項目簽約儀式。簽約內容除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還包括現代化農業產業示范園建設、種子種苗繁育等項目,以及品種嫁接科技創新等多個不同領域項目。
事實上,翔安本土企業在種業資源領域已形成多品種多種類的集團優勢。目前,翔安全區擁有辦證種子(種苗)企業13家,其中注冊資本3000萬元以上的有3家,具備種子進出口經營資質的3家,省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重點種子企業3家。2022年銷售品種近2000個,蔬菜種苗9500萬苗,營業額約2.3億元,已在云南、甘肅、內蒙古等地建有良繁基地近3000畝,構筑起了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銷售網絡。
新的簽約項目給翔安“種子戰隊”注入更多有生力量——他們將攜手通過資源共享、技術合作和市場開拓,多維度深化產業鏈的協同創新,聚焦產學研持續發力,全方位提升種業競爭力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拓展新思路
行業大咖頭腦風暴 出謀劃策繪“豐”景
蔬菜種業創新與發展論壇、種子種苗產業高峰論壇等高規格、高水準主題論壇,作為本屆海峽兩岸種博會的配套活動,匯聚了多位院士、企業代表出席,縱論種業科技前沿動態,為種業現代化發展“把脈問診”,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蔬菜種業創新與發展論壇聚焦番茄品種培育與食品加工、設施農業的數字化轉型以及金融支持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等豐富議題展開討論;而在種子種苗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王漢中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朱健康院士等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分別就植物硒高效蔬菜育種、生物育種、蔬菜種業的現狀與展望、蔬菜產業發展形勢、蔬菜主要病毒病防控、創新育種及中國·翔安蔬菜種業行業發展做了主題報告。
多位專家、企業家探討對于種業重要發展方向與策略的深入思考,以及他們對農業未來的獨特見解,他們認為,要加快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不斷增強種業原始創新能力,促進種業和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以種業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構建新的農業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