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小的果子從種在田頭到賣向全球的背后,離不開丹棱現代農業發展所帶來的機遇。作為川西南最大晚熟柑橘商貿物流中心,丹棱晚熟柑橘商貿物流園區占地80多畝,設有分選中心、冷藏庫、包裝車間、裝卸月臺、綜合業務大樓,配套水果自動化商品化處理線等設施設備,實現了入園一站式閉環服務,年周轉量可達20余萬噸,晚熟柑橘的種植、加工和流通全產業鏈得到了有效連接。“去年底,我們首次自主出口柑橘,遠銷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國家,春節前的外國訂單已全部發出,現正抓緊完成國內訂單。”四川省丹橙現代果業有限公司市場部外貿專員趙俊向筆者介紹。
站在丹橙現代農業園區的觀景平臺上,放眼望去,只見萬綠叢中帶著星星點點的白色,漫山遍野的果子都套上了一層白色的果袋。優良的品質是丹棱桔橙暢銷國內外市場的底氣。丹棱桔橙第七次榮登中國區域品牌百強榜,如何成就一顆好果子,選種育種是關鍵。
專家來了,試驗地也有了,引種、選育、雜交育種,專家和農民零距離接觸,面對面指導,改善酸化土壤、降低日灼果率……農業科技成果在園區內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今年1月7日,“拼多多杯”第二屆科技小院大賽總決賽在云南大理舉行,丹橙現代農業園區紅石示范區的“丹棱桔橙科技小院”獲得二等獎。2021年,丹棱縣建立晚熟柑橘專家大院,制定《中國晚熟柑橘專家大院運行辦法》,打造61畝試驗基地用于柑橘的選育。同時,還聘請了中科院、川農、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的8名專家和12名本土專家組成晚熟柑橘專家團隊。
在張場鎮峨山村,天微微亮,每家每戶的茶農提著桶往茶園趕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對他們來說,年前的施肥工作決定著來年春茶的質量。“我們村有三千多畝茶園,這幾天要過年了,大家都在抓緊撒肥料。”峨山村黨支部書記劉交貴說。談到收入,峨山村村民文德永欣喜地說,“我們家有20多畝茶園,去年一年的收入相比前年直接翻了一番。”經過三年的運營,目前園區內有新型職業農民78名、家庭農場、專合社73個。其中的坡地標準化桔橙園,經濟效益相比傳統老果園提升了20%。園區內農民人均收入高出丹棱縣農民平均水平的20%,其中年收入30萬元以上的種植戶千余家。
筆者從丹棱縣統計局了解到,2023年,丹棱縣園林水果產量增長16.8%,茶葉產量增長10.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6%。通過科學化、規范化種植,從“單打獨斗”變為“抱團發展”,農民輕松了,錢包變鼓了,丹棱縣正走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的奔康大道上。近年來,丹棱縣積極打造4萬畝丹棱縣茶葉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茶旅融合、標準化茶葉生產示范區,推進富硒綠茶生產、有機茶園的轉換及低產茶園改造等,致力于茶產業標準化、集約化、品牌化、效益化發展。培育了以市級龍頭企業四川老峨山茶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加工企業2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3個,注冊“素翁”“丹峨仙”茶葉商標16個。建成以名優毛峰茶為主的茶葉生產基地5000余畝,打造茶葉出口備案基地1100畝,成功將名優綠茶銷往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通過大力構建茶產業體系,茶農戶均收入達到2.5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