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是農業強區建設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海門堅持把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以現代設施種植業、現代設施畜牧業、現代冷鏈物流為抓手,穩步提升綠色蔬果和優質畜禽產能,深化農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現代設施種植讓供給更多元
近日,氣溫有所回升,臨江新區聚海家庭農場負責人趙剛打開設施大棚的自動卷簾,讓里面的“紅美人”柑橘樹呼吸久違的新鮮空氣。“外地來的品種培管起來要格外當心。”趙剛說。
“紅美人”柑橘樹在四川等南方地區一般是露天生長。聚海家庭農場為了讓這個品種的柑橘樹在海門生長,特意投資超百萬元搭建智能化設施大棚,給它們營造溫暖的生長環境。“我們安裝智能溫控,實時監測棚內溫度,冬天最冷的時候我們還會開啟暖風爐,確保棚內溫度恒定在18℃。”趙剛說。年前,農場的“紅美人”柑橘樹實現第一年掛果,畝均產量達到1.5萬斤,超過柑橘產業的平均水平。
目前,海門設施蔬果面積為28.27萬畝,百畝以上設施園藝園區(基地)達10.683萬畝。現代設施在種植業的推廣、使用,讓許多“不可能”變為“可能”。火龍果、樹莓等熱帶水果,雞樅菌、金耳、羊肚菌等喜溫喜濕菌類都在海門土地上實現量產,并形成產業。與此同時,傳統的種植習慣也隨著現代設施的普及而逐漸被打破——海門街道的強盛農業建設水培設施種植上海青,一年連收10茬,且產量不低于土地種植;海門港新區的東旭專業合作社使用設施大棚種植草頭,實現周年生產目標,并輻射帶動包場片集體種植,總面積超一萬畝,年產量超2.6萬噸;常樂鎮的小窩頭家庭農場利用設施大棚和水肥一體化設施種植蘆稷,蘆稷上市時間提前一個月,畝產提高30%……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正在海門形成氣候。
現代設施養殖讓養殖更科學
近日,走進位于悅來鎮的京海禽業悅合一場,這里四棟兩層高的雞舍讓人眼前一亮。雞場上下層均配備恒溫恒濕系統、自動喂料機、自動集蛋器、廢氣處理系統等現代化設施設備,體態勻稱的白羽種雞在這樣的環境下自在愜意地活動。
京海禽業是國家八部委聯合認定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年產白羽父母代種雞苗達800萬套,商品代雞苗超1億羽。2022年,京海禽業因勢利導在全行業首創“樓式養雞”模式,并將所有設施設備更新換代、重新排布。“過去,喂食、集蛋、清理廢棄物等全靠養殖人員,盡管養殖人員都接受過專業培訓,但依然很難達到統一標準。”京海集團研發部經理楊慧介紹。如今,“樓式養雞”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還提升了養殖的自動化程度,使養雞變得更加科學、規范且高效。“‘樓房’內恒溫定濕,喂水喂料定時定量,雞蛋能自動收集,棚內廢氣能自動無害化處理。”楊慧說,“當養殖的每個環節都可控時,我們可以根據客戶需求調節雞的體重甚至蛋的大小。”
從事海門山羊保種、擴繁的長江三角洲白山羊保護繁育研究所也創新開展“樓式養羊”,配套增加高架羊床、運動牧場、自動刮糞器等設施,還建設了物聯網系統和智能環境控制系統,實現海門山羊的科學養殖。“這里的每只海門山羊都有專屬的電子耳標,通過物聯網系統,我們可以動態追蹤每只羊的生長、養殖和用藥情況,實時監測養殖場內的疫病發生率。”研究所所長薛剛介紹。
根據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的要求,現代設施養殖已成為畜禽養殖的必然趨勢。海門立足本地實際,引導規模化養殖主體先試先行,發展更符合養殖需要的現代設施,推動畜禽養殖向科學化、規范化和高效化方向發展。目前,全區225家畜禽養殖場總面積1800畝,設施養殖占比達100%。
現代冷鏈物流讓產業更有價值
“今日進倉有機花菜2噸,出庫青菜5000斤。”前日清晨5點,天剛蒙蒙亮,海門街道補南村的冷藏保鮮庫門口已經熱鬧起來,3輛冷鏈運輸車交替進出,工人們忙碌地搬運蔬菜筐。村黨支部書記王鷹懿介紹,他們村是傳統農業村,過去許多村民因蔬果賣不出去或賣不出好價錢而不得不放棄蔬果種植。自從冷藏保鮮庫建成后,不僅讓蔬果出村進城的道路變暢通了,還有效緩解了蔬果大量集中上市帶來的低價及損耗問題。“許多村民又重拾信心,回到了蔬果種植行列。”王鷹懿說。
在悅來鎮普新村發展草莓產業的金色莊園草莓種植基地,前年就近租賃本村的冷藏保鮮庫,專門儲存冬夏兩季新鮮草莓。“現在反季節消費也很流行,運用冷庫擇期錯季銷售,進一步提高了我們的市場議價能力。”種植基地高級技術員錢婷婷說。
冷藏保鮮設施的建成,讓農產品產銷銜接、優質優價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優勢在海門初步顯現。近年來,海門以開展全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為契機,依托已經建立的蔬果生產、加工、銷售標準化體系,開展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截至目前,共建成冷藏保鮮設施31萬立方米,其中包含一個10萬立方米的區域性農產品冷藏保鮮冷鏈物流基地,和一個3萬立方米的區域性果品冷鏈物流基地,年可解決15萬噸果蔬的冷藏保鮮問題和跨地域流通問題,年可增加農業產值約20億元。
同時,為了提升冷鏈物流配套能力,海門在冷藏保鮮設施周邊額外投資建設操作車間、停車場、辦公區、倉庫等,以農產品收儲運一體化,全方位提升農村供應鏈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