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有蔬菜設施10多萬畝,為“菜籃子”穩產保供發揮了重要作用。武漢市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前信介紹,為加強極端天氣后復產和春季農業生產,武漢計劃在3年內建設4萬畝蔬菜設施。武漢及華中地區蔬菜溫室大棚建設改造重點在質量加強、抗性提高,要充分考慮本區域氣象條件、高發的農業氣候災害、宜機化、有利于克服設施栽培土壤連作障礙等方面的因素,加強科技指導蔬菜設施建設和蔬菜優質、輕簡、安全、高效生產。
湖北各地快速開展災后搶修、搶收、搶管、搶種、搶栽工作,目前已恢復損毀設施80%以上。湖北省蔬菜辦主任袁尚勇表示,極端天氣常態化,需要引起足夠重視,針對不同季節的不同災害天氣,進行科學預判分析,制定應急預案。建議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展農業防災新技術材料產品研發,分類施策強化技術指導與支撐。如組織覆蓋全省的蔬菜及食用菌專家“科技服務一張網”,“網格化”包片指導主體做好修繕設施、分類田管、及時采收、改種補種等工作,形成合力防災救災,真正實現從“看天吃飯”到“知天而作”的轉變,才能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與會專家到武漢市東西湖區維農種苗、強鑫蔬菜合作社、武漢市農業科學院北部園區(黃陂區)設施基地考察指導。本次活動由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和湖北省蔬菜辦聯合舉辦,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機械化研究室和華中片區試驗站(武漢市農科院)聯合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