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
94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明珠
再次回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踏上吐魯番這片土地
在品嘗該地今年成熟的西瓜、甜瓜等瓜果
看到今年新結出的哈密瓜后
吳明珠說:“又香,顏色又好看”
正在湖南省對接援疆工作的
新疆吐魯番市氣象局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袁建海
通過新聞看到這一幕激動不已
“當年,吳院士在鄯善縣工作期間,雖然與氣象局合作不多,但我參加工作后參與的第一個科研項目就與吳院士有關!”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
西瓜曾是一種產量不高、甜度也不太夠的
“尷尬水果”
即便多次改良后口味有所改善
逐漸擺脫了“水瓜”的惡名
但其售價卻因產量而居高不下
讓西瓜真正走進普通老百姓家中的
是她——
吳明珠

吳明珠院士是著名的瓜類育種專家
新疆甜瓜品質改良的創始人和奠基者
她大學畢業后放棄留京機會
主動請纓前往吐魯番地區進行農業技術研究
躬身瓜田
1930年,吳明珠出生于湖北武漢
從西南農學院園藝系果蔬專業畢業后
她被分配到中央農村工作部
然而,吳明珠卻主動請纓去新疆
“我一定扎根新疆,報效祖國”
她主動要求去條件艱苦的鄯善縣農技站
住在老鄉家的土房里
出門便是瓜地
育種工作極為艱苦
培育一個品種需要8年到10年
有的科學家一生只能培育幾個品種
而吳明珠卻在62年中
培育了30多個品種的各類瓜
包括“麒麟”瓜、“8424”西瓜……
以及在西瓜育種之外
她也在哈密瓜等甜瓜育種領域
培育了“香妃”蜜瓜、“皇后”蜜瓜等
我們現在能吃到的這些瓜
很多都是出自她的手

而吐魯番市氣象局與吳院士
還有這么一段故事
2005年,氣象局
在吳院士研究西瓜品種的基礎上大膽創新
申報了吐魯番地區科技局項目
《方形西瓜栽培管理的小氣候試驗研究》
以此來提升西瓜的附加值
項目很快得以通過
袁建海回憶
雖然申報項目很順利
但當真正參與科研之后
卻吃盡了苦頭
“當時只能通過網絡和報紙得知國外試種方形西瓜,經費又受限不能外出學習或交流,我們只能依靠設想。
起初做西瓜方形模具時用木地板,但沒幾天就被膨果期的西瓜擠變形了;然后又改用鋼化玻璃,沒幾天西瓜被灼傷。經過四次試驗,最后用方鋼加玻璃,才終于成功。”
2006年6月28日
吐魯番地區召開一年一度的葡萄節
受邀前來參會的吳明珠院士
走到氣象局“方形西瓜”展臺前
品嘗了方形西瓜后稱贊口感不錯
對氣象部門深度參與西瓜研究
提升附加值贊不絕口
“吳院士還參與了項目結題驗收
并給予了很高評價。”

現在回想起來
袁建海還向當年聽見這話時一樣興奮
科研成果得到了吳明珠院士的認可
氣象局參與成員都非常高興
也就是通過那次試驗
氣象工作者對吳明珠院士
扎根戈壁荒漠、潛心科研
胸懷大局、執著事業的敬業精神
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也進一步激發了他們
全力保障吳明珠院士研究成果
在吐魯番持續壯大的信心和決心
接過吳院士的接力棒
吐魯番氣象部門全產業鏈保護
吐魯番西瓜、甜瓜產業高質量發展
成立氣象為農服務團隊
與當地種植大戶和瓜協密切合作
在根據需求開展常規服務的同時
氣象部門還針對高溫對瓜類膨大期
成熟期、品質和賣相等帶來的不利影響
提前預報預警并開展針對性服務

吐魯番春季大風天氣頻發
為最大程度降低大風對瓜苗的不利影響
市氣象局引導瓜農就地取材
用三個土塊圍著瓜秧壓苗
不僅降低了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還起到了防風保溫作用
市氣象局還在田間建設小氣候站
采取人工和觀測設備同步觀測
西瓜、甜瓜關鍵生育期長勢
對容易出現的凍害、病蟲害
熱害等關鍵氣象指標進行專題研究

一生只做一件事
袁建海說
吳院士對新疆的愛
對事業執著的敬業精神
永遠是吐魯番氣象部門
保障西瓜、甜瓜產業的不懈動力
“吳院士的經驗告訴我們,基層雖小,舞臺卻大,作為科研工作者,只要想干事、干成事,就得從基礎做起,從基層做起。”
謝謝你們
守護瓜的甘甜!
作者:李志宏、楊揚
圖片:李樹斌、趙志剛、人民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