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科思達(Costa)集團和云南的故事,開始于2016年,與一粒酸甜可口、深藍色的小漿果有關。

2016年,因為看好云南,這家澳大利亞企業與美國卓莓集團攜手,先后在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保山市及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州市落子,合資建立了五家農業經營實體。
“我們在藍莓基質栽培和新品種開發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也是最早進駐云南的藍莓種植企業,目前在滇已建立農場面積達一萬畝左右。云南地處全球漿果‘黃金種植帶’,立體氣候特征,讓我們在此能實現多個藍莓品種的全年種植以及全年鮮果供應。”科思達中國區總經理穆晨暉說。

在滇發展的9年時間里,科思達與云南共進、共贏。企業深度融入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實現了自身種植面積每年20%的增長;同時,扮演現代農業產業鏈鏈主角色,帶動上下游企業落地云南,為產業集群不斷貢獻力量。
當前,云南正全力發展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便捷的“黃金大通道”,持續放大磁吸效應,也讓企業更堅定發展信心。“云南,不僅是科思達在中國的重要生產基地,更是企業開拓東南亞市場的樞紐。”穆晨暉表示,期待利用中老鐵路、中國—南亞博覽會等開放通道和平臺,加強中國云南—老撾—泰國的供應鏈建設,共同打造“跨境漿果產業集群”。
云南網記者 韓成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