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菜籃子”、鼓起“錢袋子”
5月27日,跟隨威海市文登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來到宋村鎮硝二村。剛剛駛入村口,一輛大型貨車迎面駛過。隨行的宋村鎮相關負責人告訴我們,這是家家悅集團來村里收菜的車。
到了村委辦公室門前,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于方成正在和村民們拉呱,見到我們便熱情地迎了上來。“剛剛那一車西紅柿又賣了一個好價錢”。于方成高興之情溢于言表。
硝二村距海岸線不遠,因海水倒灌,村內部分土地成為了鹽堿地。鹽堿地沒法種莊稼,卻適宜種植西紅柿。
多年前,硝二村引進了荷蘭西紅柿品種普羅旺斯,在冬暖大棚里進行試種,沒想到采摘下來的西紅柿雖然個頭稍小,但皮薄汁多,比其他地方的西紅柿更甜,被村民們形象地稱為“草莓柿子”。這樣的西紅柿一上市就供不應求,目前市場價格10多元一斤,蓋大棚種柿子的村民們因而賺得盆滿缽滿。如今,硝二村的西紅柿也成了宋村鎮的明星農產品。
除西紅柿外,硝二村還種植有黃瓜、茭瓜、茄子、圓椒等作物。為了保證蔬菜品質,也為了保障菜農利益,硝二村成立了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為菜農服務,并為蔬菜申請了綠色認證。“菜農種菜不用化肥和農藥,主要使用有機肥和豆粕、餅粕,這樣能增加菜的品質,保證菜的質量,既讓菜農增加了收入,也讓老百姓吃上了放心菜。”于方成介紹說。
硝二村是宋村鎮打造綠色蔬菜品牌的一個生動縮影。宋村鎮圍繞打造“無公害蔬菜基地”這一目標,先后組織建起了蔬菜協會和蔬菜專業合作社等20多家服務機構,為菜農提供無公害蔬菜技術指導和資金扶持。目前,已有10多種蔬菜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和無公害食品認證。
在此基礎上,宋村鎮強化品牌引領,大力推進“一村一品”建設,打造特色產業,調優結構、培育基地、發展能人、注重科技,使其逐步成為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鏈或產業集群。
石羊村是遠近聞名的黃瓜種植專業村。2016年,宋村鎮綠植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為石羊村的大棚黃瓜注冊了“威石”牌商標后,訂單紛至沓來,收入增長了,菜農也樂開了花。
做大“產業蛋糕”、激活“產業振興”
近年來,宋村鎮還以蔬菜示范園、蔬菜研究所為先導,引種推廣了20多個新品種、新技術,采用生態、循環的栽植模式,提高蔬菜的產量和質量,推動宋村蔬菜向品牌化發展。打造了“昌陽”“東巡”“山泰”等一批極具市場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
做大做強特色農業,離不開產業化、集群化。為此,宋村鎮突出重點,把要素向主導產業調整,千方百計培育龍頭,通過龍頭帶動,拉長、加寬、增厚產業鏈條。
2017年,宋村鎮利用家家悅配送中心西側、石澤線和昌興路之間閑置土地資源,建設家家悅食品物流加工園區,利用家家悅超市食品需求量大、品種多等優勢,引進家家悅食品加工企業,生產的產品直接通過配送中心進入各地。
今年,由家家悅生鮮加工配送有限公司計劃總投資1625萬元,對占地60余畝的宋村鎮蔬菜交易市場進行升級改造的蔬菜交易中心項目也已經上馬動工,目前正在進行方案修改以及招投標工作,預計11月改造完成并進行相關設備安裝。由此,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菜農+超市”的模式,為廣大菜農提供農資供應、種植管理、產后加工、保鮮儲存、市場銷售等服務,大大提高了蔬菜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經過宋村鎮的多年扶持培育,該鎮無公害蔬菜業已成為富有特色的優勢產業, “宋村模式”也隨之而出——把農產品食品這塊金字招牌延伸到二三產業,以農業招牌培養工業,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從而實現工農互促、融合發展的經濟發展之路。
正處于基建階段的海渤海洋食品項目,由威海海渤海洋食品有限公司計劃總投資1.5億元建設,規劃總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主要從事魷魚及系列海產品深加工出口。項目建成后,年可生產魷魚產品1.5萬噸、各類海洋食品2.5萬噸,冷鏈物流周轉量達5萬噸,年總產值可達4億元。
與此同時,由家家悅集團計劃投資5000萬元的肉禽、水產加工中心項目也在如火如荼建設中。該項目集肉禽、水產品加工、存儲、配送于一體,規劃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建設6000平方米加工車間以及3000噸低溫冷藏庫。今年計劃投資3000萬元, 11月完成改造,12月進行設備安裝。
“我們在做好農產品品質,提升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同時,依托現有農業優勢產業,培育壯大加工龍頭,推進產業鏈條化、產品高端化,增強產業帶動力。”宋村鎮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眼下,宋村鎮圍繞轉型突破,以創新找思路,正向著高端高質高新方向,加速農業轉型升級,推進一二三產業齊頭并進、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