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爱色-欧美爱爱网-欧美爱爱动态-欧美α片无限看在线观看免费-99热精品在线-99热精品一区

免費咨詢:010-53329002
微信
我要采購>>發布產品>>
熱門分類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要聞
打開鄉村振興發展新空間——壽光智能化大棚為現代農業注入澎湃新動能
2020-12-03 來源:海報新聞 閱讀量:479 評論:0
 濰坊現代化蔬菜大棚內,工作人員在進行番茄掐秧作業
現代化蔬菜大棚內,工作人員在進行番茄掐秧作業。

智能大棚一小步,農業發展一大步。

當傳統的溫室大棚連上互聯網,自動卷簾、自動噴灌、陰天補光等都能用手機遙控搞定,從第一代到第七代,壽光冬暖式大棚迭代升級,智能化讓蔬菜種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菜農如今更愿意將“種”棚戲稱為“玩”棚。

從“種”到“玩”,一字之差,卻是天壤之別:科技加持,讓辛苦勞作成為過去式;品質好產量高,讓菜農的腰包越來越鼓;有尊嚴又自由,在這里,農業真正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科技賦能,顛覆傳統生產模式,讓大棚“耕作”更具吸引力

印象中,傳統的大棚種植全靠手工,蔬菜何時澆水、何時施肥打藥全憑經驗和感覺。可如今,在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在手機上下載智慧農業APP,只需點擊軟件,就能掌控大棚的蔬菜種植。

“五彩椒最適宜的溫度是28℃,我在手機上進行了溫度設置,只要超過28℃,智能設備就會自動打開放風口;反之,如果低于28℃,就關閉放風口。”村民李義海演示起來。

在李義海的大棚里,五彩椒已結果,長勢喜人;各種高科技設備隨處可見,智能放風設備、溫濕度監測設備、生物微波能量灌溉機等將整個大棚“全副武裝”起來。

今年54歲的李義海是個老菜農,見證了村里蔬菜大棚的發展歷程,對硬件的更新換代,他深有體會:“現在種棚跟過去相比,太受用了。”李義海現在種的是第七代大棚,“這個棚長300米、寬21米,高度智能化、自動化,根本不需要多少人力,平時我自己一個人就能打理。”

東斟灌村黨支部書記李新生表示,“智慧化”已經成為東斟灌村蔬菜大棚的發展方向,“數字溫控、智能霧化、水肥一體等物聯網管理技術在近三年的新建大棚中應用率已達100%,幫助新一代菜農實現輕松種菜、精準種菜。

將智能化設備應用于蔬菜大棚,實現“云上”種植管理,讓壽光農業生產從“汗水農業”邁向“智慧農業”。

據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立新介紹,從2018年開始,壽光圍繞市場對高品質蔬菜的消費需求,以國有企業集團、農業龍頭企業為依托,規劃建設了總占地約1533公頃的25個重點蔬菜園區,園區大棚內配套安裝了水肥一體機、自動卷簾機、自動放風機、環境參數傳感器等智能化設施。

這些大棚,當地稱之為“云棚”。菜農隨時能通過手機APP實時監控大棚內蔬菜的生長,遠程控制大棚的卷簾、放風、施肥、澆水、調光、控溫,有效降低了勞動強度。

新式大棚特別是“云棚”的出現,讓種棚生產方式發生徹底改變,菜農們挺直了腰板。“原來在舊棚里干活,需要長期彎腰或是蹲著,現在多是站著干活;原來往往是一天一身泥,進出舊棚要提前換衣服,現在穿皮鞋進新式大棚,出來也很干凈。原來種大棚,一天最少在棚里靠6個小時,現在的‘云棚’,一早一晚去按個電鈕收放棉被就行,施肥、澆水、通風全是手機控制自動化,在家喝著茶、哄著孩子就能辦了。”李新生笑言,以前菜農們常有的膝關節疼、腰疼等職業病,已基本從種新式大棚的菜農身上消失了。

體體面面種大棚,高效高收入,種種利好吸引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前來創業,近年來,壽光市新建智能化大棚80萬平方米。

“這是我2019年底新建的大棚,一次就建了2個,每個都是長260米、寬45米的新式大棚。”東斟灌村31歲的年輕菜農李萬慶,原先在城里工作,如今甘心回村當起了“棚二代”。

近兩年,東斟灌村回鄉種菜的年輕人逐漸增多。“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種菜已經不像以前那么辛苦了,時間自由,收入又高。”李萬慶告訴記者,現在村里超過200米長的大棚有110個,很多都是回鄉后的年輕人在種。

環境優越,蔬菜品質好產量高,農民經濟收益水漲船高

通過建設智能化大棚,對光、溫、水、氣、肥等進行精準調節,讓蔬菜種植在資源消耗大幅降低的同時實現了產量的大幅增長,推動當地走出了一條傳統農業邁向高產、高效、優質的現代化農業轉型之路。

走進坐落于洛城街道的現代農業高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智慧農業科技園,精準水肥、潮汐灌溉、智慧氣象、智能調控、智能工廠、多功能機器人等尖端設備一應俱全。

進入8萬平方米的智能溫室,高大的穹頂,開闊的視野,宛如進入了一座現代化的農業工廠,6個品種23萬株番茄苗整齊劃一,在自動化設備上茁壯成長,果實有的已經成熟。

在大棚的顯示屏上,實時顯示著棚內的各項環境數據,包括光照、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這些數據由分布在棚內的幾十個傳感節點采集傳輸。

“這里面的硬件有些甚至在國內都是一流的。”北京農林科學院林森博士介紹,“比如我們每個大棚都有氣候實時數據分析系統和雨水收集系統,前者能為菜農提供準確數據,掌握大棚放風的最佳時機,從而使大棚溫度和濕度處于最佳時段,為蔬菜生長創造最佳環境;雨水收集系統防汛防旱,作用也不小。給蔬菜授粉是個體力活,現在是熊蜂來完成,杜絕激素授粉,提高了蔬菜質量。”

記者注意到,這個園區大棚的智能滴灌設施也“反其道而行之”,即深埋地下,從下往上澆灌,澆地均勻不說,還能降低大棚濕度,確保蔬菜品質。

據了解,這個8萬平方米的智能溫室,每年種植番茄兩茬,年產量近300萬公斤。這種大棚為何能讓產量如此之大?

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施工程部研究員郭文忠表示,蔬菜生長有溫、光、水、氣、肥五個必備條件,智能溫室就是通過優化這些條件來提高產量。

擺脫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的依賴,讓蔬菜生長始終處于最佳狀態,如此不僅產量高、品質好,而且還大大減輕了管護的勞動強度。

“在我們村,90%以上以種棚為主,平均算來每戶種著3個左右。”在稻田鎮崔嶺西村的五彩椒大棚里,崔江元告訴記者,他的大棚里裝著智能施肥機、智能滴灌、智能補光燈等,通過智能設備進行作業,實現了精確感知、精準操作、精細管理,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生產效率。

蔬菜的質量提高了,收入自然是“噌噌”往上漲。“這茬彩椒臘月中旬上市,按去年的行情,這一棚能賣10萬元。”崔江元跟記者算起了賬,他家3個棚,不加頭茬西紅柿,光五彩椒一年收入20萬元綽綽有余。

依靠現代科技種出好菜,賣出高價,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動能。“相比過去的老式大棚,現在一個智能化大棚年均利潤能達到30萬元。”對于大棚的效益,李新生也是非常滿意。

目前,壽光已建成智能化大棚1.6萬個,農民每年直接增收5億元。

分工細化,農民由“身份”變職業,蔬菜大棚種出“新高度”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在壽光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蔬菜定植、抹茬、采摘,都有專業的人員隊伍來干。”隨著智能化大棚的推廣發展,生產分工也越來越深化和細化,部分產前、產中和產后環節的生產服務內容被分割或轉包出去,由社會化服務組織來完成。

“你上午說建大棚,下午就有建筑隊開工。”李義海笑著說,隨后指著一輛大棚電動三輪車,“這是我買的‘運菜神器’,叫‘倒騎驢’,自從有了它,從棚內往外運菜不費力了。”

在一些生產內容被外包出去后,農戶更加專注于蔬菜的經營管理,一方面通過投資購買產品和社會化服務,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自家購置專業化農業設備,以實現精細化耕作。

物聯網+溫室大棚,讓種植更智能。智能化大棚在改變傳統農業生產管理模式的同時,為農業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市場上一些專門研究智慧農業產品與解決方案的服務商應運而生。

“我安裝的這款軟件叫‘云洋芯益農’APP。”崔江元打開手機,說他一直用著。

在今年的菜博會上,作為深耕壽光市場并已經獲得廣大用戶口碑的智慧農業服務公司云洋數據舉辦了智慧農業新產品發布會,主要圍繞云洋數據新一代APP“芯益農”“小度智能音箱在智慧農業的應用”和“云洋數據數字農業全產業鏈服務云平臺”等三大主題進行。

據了解,云洋數據以設施農業為切入點,提供基于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的解決方案,以產中環節為核心,利用信息技術打通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致力于構建智慧種植生態體系。

智能大棚發展的風生水起,引得更多的社會化企業投身農業生產。在占地200公頃的壽光現代農業高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建有高標準日光溫室、工廠化智能溫室、新材料高溫大棚、滑蓋式大棚、模塊化組裝日光溫室等10余種棚型,配套建設的8000平方米的研發中心,可滿足蔬菜標準多種種植模式下的試驗驗證、示范推廣和數據采集,這是目前國內面積最大、棚型最多、科技含量最高的蔬菜標準試驗驗證基地。

截至目前,除1300家蔬菜銷售企業及合作社外,壽光還建成占地約67公頃的中國(壽光)智慧農業裝備產業園,是全國蔬菜大棚配套產品輸出中心和生產加工基地,溫室工程等大棚建造企業遍布全國,卷簾機、水肥一體化設備等生產型企業發展到180多家,農機配件、農資等生產銷售企業發展到近3000家。

厚實的經濟基礎加上強勁的發展勢頭,伴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農民這個被動烙上的“身份”已褪去,轉而變成一種職業。

我要評論
0相關評論
相關信息
  • 華科資源直擊 | 晉寧設施花卉發展怎么樣?這個2024-07-18“設施花卉產業農機農藝全程機械化學術交流會”在云南省昆明市晉寧區召開。華科資源丨Richland Sources作為設施園藝專業媒體受邀參會。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參觀考察了多家晉寧花卉基地,包括云天化晉寧花卉產業現代
  • 耕田耘海,向“新”而行——山東設施農業創新發2024-07-18在位于山東青島萊西市的凱盛浩豐(萊西)智慧農業產業園的智慧玻璃溫室內,如復制粘貼般品相一致的小番茄掛滿枝頭,分層的立體空
  • 江蘇省農業設施設備更新提升實施方案的通知2024-07-18近日,江蘇省農業設施設備更新提升實施方案發布。詳見報道。
  • 助推甘肅高質量發展 為產業創新把脈問診 2024年2024-07-157月6日,由甘肅省科協主辦,西北師范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白銀、定西市委市政府,甘肅省科技智庫聯盟共同承辦的“2024院士專家甘肅科技產業發展調研活動”在西北師范大學啟動。
  • 定制化種植服務讓“壽光模式”花開海外2024-07-15近日,海報新聞記者隨深化外事服務 助力農企發展專題外宣活動采訪團走進位于濰坊壽光市的山東利森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這里,來自全球不同國家的客戶,都能根據自身所在地的氣候條件,得到全配套、全定制的專業農
  • 酒泉新鮮蔬菜出國啦!2024-07-15今年上半年,經酒泉海關查驗合格,價值245萬余元的新鮮蔬菜出口至哈薩克斯坦,其中新鮮番茄出口貨值同比增長了5.43倍,西葫蘆實
  • “世園經濟”助力成都花卉產業“一路生花”2024-07-09中新社成都5月12日電 (王利文)一到周末,成都世園會郫都分會場人流涌動,珍光園藝負責人薛珍端著已涼的盒飯,招攬前來采購的顧客
  •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舉辦首次“駐滬領館走進上海市2024-07-09近日,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舉辦首次駐滬領館走進上海市農業科學院活動,邀請了烏拉圭、南非、哥倫比亞、新西蘭等10多個國家的駐滬領
  • 【農民日報】無人植物工廠——能否從科幻走向現2024-07-08在極端條件下,人類究竟如何為生?無人化植物工廠以各種先進場景,為我們落地了一種想象,提供了一種路徑和底氣:我們可以不用靠
  • 《2024—2026年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實施意見》印2024-07-08詳見正文
  • 溫室網 版權所有 2000-2022 服務熱線:010-53329002 請與我們鏈接:cnga@cngreenhouse.com京ICP備0905014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