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設施標準化建造技術。
自治區園藝技術推廣站在全區推廣全框架組裝式三代節能日光溫室、模塊化主動采光蓄熱日光溫室、大跨度拱棚等新型結構設施建造技術,較傳統土墻結構溫室土地利用率提高30%以上;配套新型保溫被、二層幕、補光燈等輕簡化設施裝備,大幅提升了設施標準化建造水平及環境調控能力。截至目前,全區新建設施農業4.97萬畝,其中日光溫室0.4萬畝,大中拱棚4.4萬畝,小拱棚0.17萬畝。

——推廣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
截至今年9月份,自治區園藝技術推廣站已在全區示范推廣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5210畝,重點在鹽堿地臺田溫室、連作障礙發生嚴重園區整園推進,有效解決根結線蟲、土壤鹽漬化等連作障礙問題,緩解設施“二氧化碳饑餓”和冬季亞低溫現象,提高了氣溫、地溫及二氧化碳濃度,降低了空氣濕度、病害發生率,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提高了產量、果實商品率,畝節本增收達3000元以上。同時,園藝站還設計制作的《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科教片,榮獲“首屆全國綠色園藝新模式新技術新產品短視頻交流活動”最具推廣價值短視頻,深受廣大農民群眾歡迎。
——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
按照園區規模和農戶需求,園藝站示范推廣適宜規模化園區應用的大型智能水肥一體設備3套,推廣適宜一家一戶獨立生產使用的小型精量水肥一體設備160套。開展基于蚯蚓生物技術的水肥一體化試驗研究,自主研發設計物聯網自動化控制智能水肥一體機,篩選水肥一體化專用水溶肥,建立科學、合理的水肥管理制度,改水肥粗放管理為精準管理,整體帶動了蔬菜基地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水平。

——推廣蚯蚓生物技術。
利用蚯蚓特有的轉化能力,蔬菜種植與蚯蚓養殖同時進行,將作物秸稈、蔬菜尾菜、畜禽糞便等轉化成作物生產的有機養料,提高土壤肥力、克服連坐障礙,提升品質和產量。
“養殖1畝蚯蚓可消耗90噸-100噸農業廢棄物,產生0.9噸-1.1噸鮮蚯蚓,蚯蚓糞27噸-33噸,實現種養生態循環,農業廢棄物就地處理。”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向記者算賬,“截至目前,在全區推廣蚯蚓套種套養、尾菜處理技術2835畝。”

——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梳理番茄、辣椒、甜瓜等6類蔬菜不同茬口病蟲害防控大處方,根據蔬菜種植季節及病害發生規律,制定全生育期保健型防控方案,采用“三灌兩噴法”,實行作物全生育期整體預防,改治病為防病。示范推廣色板誘殺、性誘劑、植物抗性誘導及生物源農藥,配套防蟲網、反光幕、灰黑地膜等設施設備,病蟲發生率降低近30%,農藥使用量減少20%以上。
據悉,今年以來我區新建高標準設施農業4.1萬畝,集中連片蔬菜基地規模不斷擴大,建設蔬菜產業現代集配中心4個。截至9月底,全區瓜菜生產面積299.3萬畝,瓜菜總產量達到598.3萬噸,實現產值154.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