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在市場上能走多遠,在很大程度上要看特色品牌這條“腿”有多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省堅持優先發展農業,全省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4%、高出全國4.4個百分點,全國排名從2012年的第13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10位。特色農業快速崛起,鮮切花、橡膠、咖啡、烤煙、核桃、澳洲堅果、中藥材種植面積和產量保持全國第1位,甘蔗面積、產量保持全國第2位,茶葉面積、產量躍居全國第1位,蔬菜、水果產量分別居全國第11位、第13位。新增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9戶。2021年,綠色食品重點產業綜合產值增長12%。
但是,從構建“大循環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來看,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的產業化、市場化水平不高,農業產業鏈條斷點堵點和薄弱點還有存在,農產品深度加工不夠,從田間到車間,再從車間到餐桌的道路走得還不暢通,叫得響的品牌數量不多,地域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揮,抗御自然災害、市場波動和疫情反復等風險的能力亟待加強。正確認識形勢,準確把握問題,就要堅定不移地做好品牌文章,發揮名品名企“火車頭”作用,促進產業提檔升級,高質量推進高原特色農業實現新發展。
高質量推進高原特色農業新發展,做強“車間”是關鍵所在。在農業產業體系中,加工承前啟后,連通一、二、三產。無論是一粒糧食還是一片茶葉,無論是一顆咖啡豆還是一朵鮮花,這些高原特色農副產品要走進市場、走向消費者的手中,實現由產品到商品的飛躍,都離不開加工過程,只有通過烘干儲藏、篩選保鮮、精煉加工等程序,初級產品才能不斷完善、增值,更好地滿足現代人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新需求,促進農業增收、帶動鄉村振興。農業企業必須勇于擔當,以現代產業的理念看待農業、發展農業,瞄準市場消費升級的趨勢,加強產品研發創新和數字技術賦能,努力做強車間,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產業持續提質升級。
高質量推進高原特色農業新發展,鑄造品牌不可或缺。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也成就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專屬味道。云南地處內陸低緯高原,光照條件好、人均水資源充沛、氣候類型多樣,這些都是發展特色農業品牌“辨識度”的良好基礎。而已經形成的品牌,要愛護好維護好,一方面持續深入開展“10大名品”評選等活動,講好云花、云茶等云南特色品牌的故事,增強云品品牌的輻射力、穿透力;另一方面,要全產業鏈強化質量控制和特色品質保持,依法加強商標保護,織密織牢高原特色農產品的保護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