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兵采摘蔬菜。
火鍋冒著騰騰熱氣,翠綠的生菜、小黃瓜、青椒擺滿飯桌,牛油鍋底紅彤彤的好不熱鬧。
又到周末,來到新疆軍區某團一營駐地,眼前的春天氣息,讓人心頭一暖。該營駐守海拔4600多米的喀喇昆侖高原腹地,冬季最低氣溫達零下30℃,常年被冰雪覆蓋,也正因此,這里的新鮮蔬菜曾經無比金貴。
一級上士劉連強夾起一片生菜葉,放入紅油鍋里,他笑著說:“在高原,蔬菜比鮮肉更稀罕,能天天吃上蔬菜,曾是多少人的夢想啊!”下士王超接過話茬:“如今不一樣了,我們營蔬菜管夠!”
高原上,哪來這么多的鮮菜?王超神秘地笑著說:“跟我來!”
頂著寒風,王超和記者一起,來到背風處的白色板房前。門一打開,滿眼春色撲面而來。
板房墻壁周圍的鐵架上,擺滿一盆盆綠植;屋頂鋼架上爬滿藤蔓,豆角、西葫蘆等蔬菜的“觸手”舒展開來;房間中央的火爐“噼啪”作響,木柴燃燒散發的熱量,將這個充滿生機的“蔬菜基地”留在了春天。
官兵們說,這里地處偏遠,物資運輸困難,一些時令蔬菜在運輸過程中存在凍壞、腐爛的風險。大雪封山時,這一問題更加突出。
去年,上級組織營連骨干和炊事班同志們開展座談。會上,大家集思廣益,決定借鑒地方溫室蔬菜培育的經驗,利用新型陽光板房建設一個“溫室蔬菜培育基地”,立足現有條件種植蔬菜。
在高原上種菜,最重要的是溫度和濕度。經過專家考察和指導,他們在板房外圍鋪設一層保溫棉墊,并在房間內架設火爐、霧化加濕器等,保證室內溫度濕度。
官兵還將蔬菜種子用溫水浸泡,再將種子隔距均勻地播撒在由彈藥箱改裝的培養倉里。為提高土壤肥力,他們還在培養倉表面均勻撒上“營養土”。
種植蔬菜的過程中,意想不到的問題接踵而至。炊事班班長、中士張永強說,盡管采取恒溫恒濕控制方式,有些菜長得蔥翠欲滴,有些卻極易枯萎。
他們發現,不同蔬菜對溫度濕度有不同要求,若采取室內恒溫控制,不符合一些蔬菜種植環境條件。
小發明、小創新,一起用起來!他們利用“隔熱玻璃板”將蔬菜培養基地“單元化”,采取“一類蔬菜一單元”模式,因地制宜營造不同的種植環境。
“隨著培養基地單元化,營里決定,將培養任務分割給連隊各班,一個班管理一個單元,官兵利用業余時間種植蔬菜。”王超說,去年底以來,戰友們全程參與蔬菜培養,相互討論分享種植技術經驗,還開展了評比——“看誰種的蔬菜又大又綠”。
如今,營隊自主建設的溫室蔬菜培育基地得到上級肯定。團領導讓每個營隊學習一營經驗、自建“蔬菜基地”。團機關也沒閑著,他們與科研院所簽訂協議,定期將種類豐富的蔬菜種子送上高原……
吃上了新鮮自產蔬菜,高原官兵們說:“都說邊關春來早,如今是春常在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