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剛過完,工人就回來上班了。試驗田里的大豆已經成熟,不能再經雨水,所以我們要抓緊搶收。”宿遷中江種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李龍說,“大豆要高產,品種是關鍵,公司自主選育的新品種‘千豆1號’平均畝產在225.51公斤,較對照增產12.64%。”
種子被譽為“農業芯片”,小小的種子,連著“國之大者”,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也是人民的飯碗是否穩當的核心。宿城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有小麥、水稻、玉米和蔬果種質資源基因庫2個,種質資源庫2000立方米,收存小麥、水稻、玉米種質資源2.5萬份,蔬果種質資源1萬余份,現已入駐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9家、全國育繁推一體化企業4家、育種研究所2家。宿城現代農業產業園不僅有中江種業、瑞華農業、大華種業等“中國種業五十強企業”,還有國內唯一的現代蔬菜產業技術綜合服務商江蘇綠港現代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園區育種企業密度、競爭力位居全國前列。
在宿遷,農業產業園不僅可以培育好種子、育出好苗子,還能將這些種子、苗子實實在在轉化為群眾的收入。
筆者走進宿城區王官集現代休閑農業產業園,蝴蝶蘭大世界里花香四溢,工作人員正在展銷區進行直播,朵朵“致富幸?;?rdquo;綻放“美麗經濟”。
據了解,該項目擁有目前國內最大的蝴蝶蘭組培中心,每年生產各種組培苗6000萬余株、種植苗1200萬余株,預計年產值8.6億元,致力打造集品種研發、種苗繁育、栽培種植、展示展銷為一體的現代化蘭花綜合生產基地。
“項目采用‘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部分溫室大棚采用企業和經營主體聯營的方式,由企業統一提供溫室大棚、種苗、技術、管理、銷售。”王官集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個經營主體每畝每年可增收5萬元以上,帶動就業650余人,帶動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150萬余元。
王官集現代休閑農業產業園是宿遷39家聯農帶農產業化聯合體之一。近年來,宿遷以農民收入倍增計劃為引領,不斷完善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支持政策,通過聯農帶農產業化聯合體,帶動8萬余戶農戶成為產業鏈“合伙人”。上半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8萬元,同比增長6.9%,增速居全省第5位;城鄉收入比進一步縮小,為1.56:1,全省最優。
農業產業園的建設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也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宿遷把園區作為群鏈建設的主陣地和核心區,按照“建設一個園區、帶動一片產業、富裕一方農民、打造一個品牌”思路,以覆蓋主導產業優勢區為目標,啟動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積極爭創國家級園、省級園,加快構建國家、省、市三級園區體系。全市累計建成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家、省級示范園5家、認定市級園5家,新納入市級園創建10家,市級以上園區建成核心區面積達44萬畝,輻射帶動面積150萬畝。同時,圍繞主體入園、項目駐園、要素聚園,累計建成科技創新、電商綜合服務、人才服務等公共平臺89個,吸引145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入園發展,其中國家級8家、省級36家,占省級以上龍頭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二,園區年綜合產值達360億元。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在常態化推進園區建設的同時,市農業農村局也會立足農業產業園特色,聚焦延鏈強鏈,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推動農產品加工、農業現代服務業等農業重大項目優先落戶園區,不斷提高產業集聚度,努力形成以園區化引領驅動農業現代化發展格局。(劉海 謝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