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8日,由中國花卉協會蘭花分會主辦,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承辦的第十一屆中國蘭花產業發展論壇在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蘭界專家學者、行業大咖、蘭花愛好者齊聚一堂,圍繞蘭花資源與保育、蘭花文化精神與蘭花美學以及蘭花高效栽培技藝等新技術進行探討和交流。
深挖蘭花文化內涵
中國花卉協會蘭花分會會長、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研究員朱根發在《國蘭育種與產業化的幾個關鍵問題》的主題報告中,指出了當前國蘭產業化的關鍵問題。他說:“新品種創新乏力,是高端精品蘭花市場持續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認真保護現有國蘭品種資源。只有品種不斷創新,才能為國蘭產業提供發展的原動力。要開展國蘭雜交育種,培育易產業化推廣的品種,通過產業化、標準化擴大生產規模。”他強調。
關于國蘭市場空間的拓展,朱根發則認為要在形、藝上多下功夫,創新國蘭的觀賞、消費模式,充分利用國蘭豐富的文化內涵。
朱根發
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編審、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劉宜學以《中國傳統美學精神與蘭花鑒賞》為題的精彩報告,讓與會者充分領略了蘭文化帶來的精神享受。劉宜學說,中國傳統的花卉欣賞,與國畫、書法一樣,注重精神層面。“蘭花自古深受人民喜愛,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沒有了文化,蘭花就是草。蘭花的文化價值是蘭花成為商品的基礎。”他說。
劉宜學指出,蘭花勝在雅氣。蘭展既是品種的展示,更是蘭花美的展示。從展廳到展臺、到蘭盆,再到蘭花花葉的整體搭配,要盡可能突顯蘭花的雅氣,展示蘭花的文化品格,才能讓觀眾得到一次美的享受,從而提升蘭花的商品價值。
劉宜學
探索高效栽培模式
云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高江云帶來的《菌根真菌在蘭科植物的保育和產業中的應用》主題報告,讓與會者充分感受了蘭花產業中的科技力量。他介紹了一項蘭苗培育的科技成果:由鐵皮石斛種子和真菌共生,組成萌發復合體,萌發率和幼苗形成率分別達77.8%和75.8%以上。“希望通過該技術的推廣,實現鐵皮石斛自然種群的恢復和規模化仿野生栽培。”高江云表示。
高江云
中國花卉協會蘭花分會秘書長、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研究員楊鳳璽在《蘭花高效栽培與病蟲害防控》的主題報告中提出:蘭花高效栽培與管理,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她以蝴蝶蘭為例,介紹了不同生長發育期的溫度、濕度、光照、水肥等的精準化的花期調控技術和注意事項。同時介紹了國蘭開花調控技術。她說:“溫度條件對國蘭花芽發育至關重要,是決定國蘭開花的關鍵因素。”
楊鳳璽在報告中,還詳細介紹了葉斑病、根腐病、紅蜘蛛等蘭花的常見病蟲害的癥狀、危害和易感病時間,同時提出蘭花病害、蟲害的防控技術要點和用藥配方。“健康水是健康種植的基礎。蘭花的常見病蟲害要以防為主,通過聯合用藥、輪用等方式,提高效率。”楊鳳璽說。
楊鳳璽
在2月27日舉辦的中國花卉協會蘭花分會理事會2024年年會上,2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理事、常務理事表決決定,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和云南大理州鶴慶縣分別承辦第三十二屆和第三十三屆中國蘭花博覽會,紹興市柯橋區為中國春蘭節永久舉辦地。
(作者:柏斌 何云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