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性耕作是指以農作物秸稈覆蓋還田、免(少)耕播種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耕作技術,符合行動計劃技術要求的保護性耕作應在地表有一定量秸稈或根茬覆蓋,且進行免(少)耕播種作業。遼寧省將通過政府與市場兩端發力,農機與農藝深度融合,科技支撐與主體培育并重,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并舉,穩產豐產與節本增效兼顧,技術創新與機制創新并行,持續增強黑土地保護效果,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主推技術模式上,要體現大面積提升單產工作要求。遼寧省提出,要以合理密植為方向,將免(少)耕播種與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苗期深松、分層施肥等提單產技術集成配套,努力強化保護性耕作在單產提升方面的效果。各地應結合本地區土壤、水分、積溫、經營規模、秸稈其他用途需求量等實際情況,深入挖掘保護性耕作在單產提升上的潛力,因地制宜推動本區域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優化。
干旱半干旱區,在秸稈大量覆蓋條件下可進行免耕播種;冷涼地區、土壤黏重區、低洼易澇區和丘陵半山區域,可采取條帶耕作、秸稈覆蓋壟作、滅茬、淺耕、耙(碎)混等耕整地方式配套苗期深松、秸稈歸行等措施的技術模式,以提高地溫,確保出苗質量;秸稈量過大的區域,可采取寬窄行種植或比空種植方式;農牧交錯帶等秸稈飼用需求大的區域,應兼顧種養業協調發展;大豆、雜糧、雜豆、花生等秸稈量相對較少的作物,其技術模式由各市保護性耕作專家組因地制宜制定。引導實施主體在保障穩產豐產前提下,更加積極主動、規范科學地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持續增強黑土地保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