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爱色-欧美爱爱网-欧美爱爱动态-欧美α片无限看在线观看免费-99热精品在线-99热精品一区

免費咨詢:010-53329002
微信
我要采購>>發布產品>>
熱門分類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要聞
準格爾旗:發展農業“新引擎” 拓寬群眾“致富路”
2024-05-20 來源:農民日報、準格爾旗融媒體中心 閱讀量:8 評論:0
        5月17日,《農民日報》刊發文章《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設施農業走新路 增收致富有“密碼”》,聚焦鄂爾多斯市抓住“良種、良田、良企、良策、良才”5個關鍵,建設設施瓜果蔬菜、花卉標準化生產基地,集成示范高產高效技術,促進產業增產增收。其中,報道了準格爾旗通過建設現代智慧設施農業產業園,成立草莓、甜瓜、蔬菜等農產品行業協會,推廣使用“黃河·十二連城”區域品牌,產銷對接,提升本地農業品牌知名度等舉措,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圖片


原文如下: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設施農業走新路 增收致富有“密碼”

劉星 楊政偉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昊

近日,走進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現代數字農業科技產業園內的智能空中草莓園,草莓長勢喜人:數控化可升降草莓栽培床整齊排列,色澤鮮亮、碩大飽滿的草莓垂墜在綠葉白花間、掛在“半空中”,香甜氣息彌漫整個大棚……在這里,隱藏著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成功密碼”。

近年來,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以“二產帶動一產,工業反哺農牧業”為特色發展路徑,抓住“良種、良田、良企、良策、良才”5個關鍵,一產重塑成勢見效。今年,全市分類布局,在鞏固提升現有優勢主產區產能的基礎上,建設設施瓜果蔬菜、花卉標準化生產基地,集成示范高產高效技術,促進產業增產增收。  

技術集成 現代化大棚獨領風騷

在準格爾旗十二連城鄉五家堯村的準格爾旗現代智慧設施農業產業園里,內蒙古中天現代農牧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徐文俊帶領記者走進了一座現代化溫室大棚,大棚頂部懸掛的LED顯示屏上,實時顯示著溫度、濕度、光照等重要參數。工作人員介紹,白天的溫度以25攝氏度到28攝氏度之間為最佳。當顯示溫度達到30攝氏度,電動卷膜器便會自動啟動放風口,將溫度調到適宜溫度。

“我們團隊研發的這種完整的溫室系統,叫水蓄熱內外雙保溫裝配式溫室系統。該系統的內外雙保溫設計,使其保溫性能顯著優于普通溫室。在今年一月份持續的低溫、降雪和冰凍天氣里,我們的溫室未出現災害性后果,靠的就是它。”徐文俊介紹。

村民周志是溫室大棚提升改造后的第一批受益人,去年9月智慧大棚建成后,他種植的一棚西紅柿畝產量達1.1萬斤,收入近9萬元。最近,香瓜也進入了采摘時節,陸續銷往各地。周志告訴記者:“棉簾起放、水肥控制等都是智能化的,省時又省工,一年能賺20萬元到25萬元。”

果蔬產品坐上了軌道車、水蓄熱雙保溫設備、3畝地的大棚噴灑農藥只需要5分鐘……智能溫室大棚涉及27項知識產權,這些設備多管齊下,達到日光溫室“保溫”“蓄熱”“采光”的必備條件。

“據測算,現代化溫室大棚每畝年純利潤在3萬元至5萬元不等,是大田作物種植無法比擬的。來自設施農業區農民的生產經營收入是傳統農業區農民的十幾倍甚至二十幾倍。”鄂爾多斯市農牧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欒忠賢表示。

據了解,目前全市有設施農業面積4.3萬畝,已建成100畝以上500畝以下設施種植標準化園區2個,1000畝以上設施種植標準化園區4個。 

補鏈強鏈 特色產業百舸爭流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設施農業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在蔬菜溫室大棚農產品實現周年供應的同時,“一縣一品”特色產業百花齊放。

位于該市東勝區泊爾江海子鎮柴登村的東勝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園內,“魚菜共生”生態養殖大棚已初見雛形。在養魚池內魚產生的排泄物經過分離過濾處理后成為蔬菜栽培肥料,經過農作物凈化吸收的水又可作為養殖水返回,用養魚的水種菜,用種菜凈化的水養魚,魚菜共生全過程形成了可持續循環型的零排放低碳生產模式。

“我們養了本地的鯉魚、鯽魚、鯰魚,一個36立方米的池子可以養1000斤魚,高密度養殖的魚每年分3批上市,每噸水年產魚量100斤,以目前主要種植的葉菜為例,蔬菜每畝年產量5萬斤,一套系統,兩種產出,投入少效益高又環保。”技術負責人段德君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為落實東勝區“村企聯建”促進鄉村振興的要求,東勝國有資產投資控股集團加快國有資本向鄉村產業布局,投資建設了東勝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園項目。“目前園區共建成日光溫室150棟,年產綠色蔬菜500萬斤,產值超過2000萬元。在利益聯結機制方面,村民每年可以拿到土地流轉費用,我們再拿出一部分資金支持村集體發展現代農業,帶動了160名村民實現穩步就業增收。”東勝國有資產控股集團副總經理陳永貴介紹。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達拉特旗樹林召鎮通過1.1萬畝的露地蔬菜和3200多畝的設施農業,打造“寶善堂”蔬菜品牌,構筑以蔬菜為主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由過去的一季產出變成現在的四季供應,蔬菜每畝增收5000元以上。

準格爾旗為解決農產品信息對接不暢和銷售難等問題,籌備成立草莓、甜瓜、蔬菜等農產品行業協會,推廣使用“黃河·十二連城”區域品牌,促進產銷對接,不斷提升本地農業品牌知名度。

杭錦旗依托當地日照時間長、病蟲害少、適宜作物根系生長等優勢,利用連棟智能溫室重點發展蝴蝶蘭、鮮切花等園林觀賞花卉,大漠中的蝴蝶蘭“飛”到了北上廣等地。

今年,鄂爾多斯市采取先建后補的方式支持規模化發展,鼓勵探索設施花卉、瓜果、藥材等高附加值特色產業,支持有條件的荒漠、鹽堿地等區域發展設施農業。截至目前,全市新建設施農業面積862畝、改造修繕46畝,加快構建智慧高效的現代設施種植業發展格局。 

配套齊全 融合發展提質增效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圍繞9個方面制定了15條政策措施,從全市瓜果蔬菜和小雜糧產業薄弱環節發力,全市累計投入4133.85萬元,扶持設施農業項目28個,其中新建溫室大棚項目8個、2485.5畝,設施農業改造修繕項目20個、668.8畝。其中,2023年投入3284.85萬元,扶持設施農業項目23個。

為將設施農業建設走向高端化、智慧化、園區化、生態化,鄂爾多斯出臺《鄂爾多斯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金融支持產業振興辦法》,貸款貼息扶持設施農業項目18個,發放貸款7200萬元。引進德農、中天、三松等大型農牧業企業投入設施農業建設,撬動社會資本約2.1億元,帶動農牧民就業4500余人。

準格爾旗引進呼和浩特市三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十二連城鄉康布爾村建設“三松萬畝設施農業科技園”,按照“政府引導、村‘兩委’為主體、群眾參與”的產業發展思路,依托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流轉土地5000余畝,打造麒麟瓜種植基地。西瓜每畝產量大約8000斤,除了每畝地1300元的流轉費,企業把三方合作社的利潤按企業51%、村民40%、村集體9%給大家分紅,每畝土地每年至少還可增收200元。

達拉特旗白泥井鎮政府與內蒙古禾櫻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土地及設施大棚租賃合同》。采用“黨支部+企業+村集體經濟+農戶”的模式,引進櫻桃種植項目,由該企業提供資金、技術支持和后續銷售,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項目建成后,項目區預計年產大櫻桃40萬斤,實現銷售收入約2000萬元,可直接帶動周邊180人進入產業鏈,人均可創收1.4萬余元。

“到2024年底,全市設施農業總面積將達到4.74萬畝以上,設施農業機械化率達到55%。構建起區域布局更加優化、科技裝備條件顯著改善、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增強的現代設施農業新格局。”鄂爾多斯市農牧局局長喬建江表示。
 


來源:農民日報
準格爾旗融媒體中心
我要評論
0相關評論
相關信息
溫室網 版權所有 2000-2022 服務熱線:010-53329002 請與我們鏈接:cnga@cngreenhouse.com京ICP備0905014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