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五月,酸甜的藍莓果正大量上市。在今年的豐收季,日照藍莓也收獲了屬于它的“第一份禮物”:入選第三批“好品山東”品牌名單,成為繼山東美佳、金果糧油、日照綠茶之后,又一入選“好品山東”的金字招牌。

作為今年全市唯一上榜的“好品山東”金字招牌,日照藍莓為何上榜?其上榜出圈背后,有何秘訣?
其實,日照藍莓榮獲此次殊榮并不意外。早在2013年,東港區就已被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中國藍莓之鄉”稱號。一顆小小藍莓果背后迸發的力量,是東港區狠抓藍莓產業的持續努力與突破。

小山環翠,清塘碧波。小巧圓潤的藍莓,如藍寶石般點綴在青枝綠葉間。在東港區陳疃鎮,放眼望去的規模化藍莓種植基地,讓“小漿果”做成“大產業”有了發展可能。
陳疃鎮自2005年發展藍莓種植,歷經19年的悉心呵護和扶持培育,全鎮藍莓種植面積穩定在2.5萬畝,占全省的30%以上。近年來,東港區陳疃鎮先后出臺獎補政策,吸納發展龍頭企業13家,打造了28個標準化藍莓種植基地。先后實施了“莓香河畔”扶貧基地、東港區藍莓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冬暖式藍莓大棚220座。
逐步擴大的藍莓種植規模,也讓陳疃鎮的藍莓撐起了東港區藍莓產業化發展的“一片天”,陳疃藍莓也開始探尋屬于它的市場定位。
品質,便是這次探尋中的第一道關卡。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對于藍莓也不例外。一顆“漿果之王”的背后,以優質的品質力、科技創新力植入產品,才能讓產品在市場更有競爭力。

為此,在做大藍莓規?;a業化種植的同時,陳疃鎮通過“政校企”聯合,搭建培育研發平臺,讓陳疃藍莓有了“中國芯”。通過推行科學化管理、精細化生產工藝流程,不斷提高海岸、水源地和北緯36℃藍莓的品質,栽植的綠寶石、珠寶、追雪等藍莓新品種,“日照藍莓”品牌的市場認可度逐步提升。
同時,陳疃鎮發揮藍莓協會和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共建“日照藍莓”區域公共品牌,完成“三品一標”認證22個。建設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搭建藍莓科研平臺,為藍莓組培、苗種選育、人才引進、技術培訓等方面做好技術支持;通過全面加強與京東等電商平臺合作,讓藍莓農場“數字化”;發揮校地合作優勢,藍莓研發中心逐步開展新品種組培工作,山東金莓引進試種195個品種,莓好時光引進試種30個新品種,并逐步在陳疃全面推開。
穩定的產量、優良的品質,如今,陳疃鎮這片種植廣、長勢好、品質優的藍莓海洋,讓陳疃藍莓不僅找準了自己賽道,也讓東港藍莓在全國藍莓市場中逐漸擁有競爭力。但如何讓產品的更具市場競爭力,解決從“產品走出去”到“品牌走出去”,定是在這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利器。

近年來,陳疃鎮不斷挖掘藍莓文化內涵,做活藍莓+融合發展業態,為藍莓產業融合發展尋找新突破。該鎮依托日照水庫、藍莓采摘、禹海藍莓灣、蔡莊古村落、1971研學實踐基地等優勢資源串點連線,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在連續11年承辦“日照市藍莓文化旅游節”的基礎上,打出自己的特色牌、旅游牌,從而實現從一產效益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之路的轉變,以“藍莓”為小切點的品牌升級之路,正越走越寬,“莓”香小鎮的品牌正逐步聲名遠揚。
下一步,東港區將持續完善品牌發展和培育機制,努力打造藍莓種植加工發展新高地,加快推進藍莓產業標準化建設,做優東港藍莓品牌市場,積極為東港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