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26日,第十三屆中國·四川(彭州)蔬菜博覽會在彭州市天府蔬香博覽園舉辦,為期5天。本屆菜博會將以“天府糧倉,智創菜博,彭派山水,蔬式生活”為主題,以“專業會展+永不落幕的蔬式生活季”為思路,以“好蔬菜,從彭州出發”為理念,持續擦亮成都彭州川菜金字招牌,建設中國西部菜都。

在川西平原的懷抱中,彭州宛如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散發著獨特的魅力。這里,山川秀麗,土地肥沃,是聞名全國的“蔬菜之鄉”,彭州擁有悠久的農耕文明史,同時聚集了越來越多的現代農業科技院所,孕育了眾多名優蔬菜。
彭州市作為全國十大蔬菜生產基地之一,一直承擔著為四川乃至全國“菜籃子”保供的重任。彭州蔬菜以種植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產量高、品種多、品質優而聞名全國。彭州市全年蔬菜種植面積(含復種)82萬畝左右,總產量235萬噸左右,市場交易量450萬噸左右、交易額220億元以上,為四川省蔬菜保供穩價作出積極貢獻。力爭到2025年,蔬菜全產業鏈綜合產值達到100億元。
科技賦能 加快建設“西部菜都”
作為國家級品牌和成都“種業強市”的重要載體之一,中國南方蔬菜種業創新中心占地13.9畝,總建筑面積約1.47萬平方米,設有蔬菜種業創新研發中心、蔬菜種業科普研學中心、蔬菜新品種展示中心及室外配套設施。
中心針對蔬菜種質資源挖掘和利用,開展高通量DNA提取、分子標記、倍性育種、基因編輯、組織快繁、植物光合、生物合成以及蔬菜作物遺傳轉化體系建設方面研究,加快形成“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種業企業+經營主體”四方協同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推動蔬菜品種更新換代,提高農業附加值。
位于天府蔬香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里的天府蔬菜種苗繁育中心,一棟棟智能玻璃溫室大棚里,嫩綠的蔬菜從育苗床上破土而出。工作人員正在查看棚內的空氣濕度、光照強度和溫度環境等指標,確保幼苗的生長環境達到最佳狀態。
中心占地面積約110畝,建有智能溫室玻璃大棚4棟,面積15600平方米;新品種試驗示范棚4棟,面積16000平方米,并配套物流倉儲中心、供熱中心、水處理中心等。“別看這里面積不大,卻承擔了周邊數萬畝蔬菜苗供應以及新品種選育呢!”工作人員笑著說。
天府蔬香現代農業產業園內,有按照標準化、規范化的種植要求打造的種植區域,在種苗繁育基地,還有數十畝露地品種和大棚品種展示區域,展示1000余個新品種。放眼望去,甘藍、萵筍、白菜、芥菜、蘿卜,品種繁多。

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給彭州帶來了蔬菜種植的天然優勢,在光照上,彭州以大地菜著稱,利用自然光照,品質好、口感棒、也很健康。在彭州,蔬菜種植已經開始向數字化、智能化轉變,從育苗到生長、采摘、運輸,幾乎是由自動化機械完成。科技的加持,讓彭州的蔬菜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建圈強鏈 走出去靠實力“圈粉”
彭州按照“建圈強鏈”的思路,突出項目抓手,大力發展和建強蔬菜全產業鏈,進一步強化和提升“菜籃子”保供的核心功能。此外,通過建立健全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加大蔬菜、水果、凍品等商品供應,為彭州以及成都的市民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菜籃子”“果盤子”。
彭州濛陽作為南菜北運、北菜南運的主要承接地,其轄區內的四川雨潤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是國家級蔬菜市場,也是西南地區最大的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在農副產品快速集散和流通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這里容納了2000余家農產品批發固定商戶,每天供應蔬菜、水果超萬噸,合計年交易量800萬噸,年交易額600億元,輻射川渝、西南、西北、華北等區域。成都國際班列“東南亞—濛陽”專線,全程僅需5天便可實現從“產地”直達“市場”。
近年來,彭州市以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以建圈強鏈為路徑,聚焦“穩糧保菜”城市核心功能,已發展形成“1+5”(糧油、蔬菜、川芎、大蒜、食用菌、冷水魚)糧經復合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彭州市先后引進永輝供應鏈現代產業園等農業產業化重大項目,國家級農產品交易中心、國家級蔬菜指數發布中心、國家級蔬菜博覽會,讓彭州農業聲名鵲起,成為“中國蔬菜之鄉”和全國五大蔬菜生產基地之一,“北有壽光,南有彭州”的蔬菜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彭州蔬菜產業迅速發展,離不開彭州市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一輛輛載著蔬菜的貨車從彭州出發,承載著農民新希望,奔向五湖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