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靈溪鎮狀元村中奧藍莓基地,一幅現代農業的畫卷徐徐展開。眼前,一排排智能溫室大棚整齊劃一,棚內無土栽培的藍莓植株在立體架上有序生長,顆顆飽滿的藍莓果實猶如藍寶石般點綴枝頭,空氣中彌漫著清甜的果香。作為蒼南規模最大的藍莓種植基地之一,這里不僅以“花香藍莓L25”的高品質聞名,更憑借智能化農業技術和多元化銷售模式,走出了一條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據基地負責人楊國愉介紹,這片土地在十年前還是一片傳統的草莓種植園。面對市場競爭的加劇和種植效益的下滑,2022年初,基地經過多方考察論證,全面轉向藍莓種植。“我們注意到當時國內高端藍莓市場存在缺口,而傳統種植模式難以滿足品質和產量要求。”楊國愉回顧轉型之路時說。從2022年開始,他們引入了國外先進的無土栽培技術,改種市場價值更高的藍莓。“藍莓對土壤和氣候要求高,但無土栽培打破了地域限制,還能精準控制營養供給。”楊國愉表示,基地選用的“花香藍莓L25”品種,在整個蒼南縣內獨此一家,這種藍莓果實顆粒大、甜度高,還帶有獨特的花香味,在市場上極具競爭力。
走進種植大棚,科技感撲面而來。基地全面采用無土栽培技術,以椰糠基質替代傳統土壤,通過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實現精準管控。每個種植槽都配備傳感器,實時監測EC值、pH值等關鍵指標,系統能根據不同生長期自動調節營養液配方。這些技術難點在蒼南縣掌握者寥寥,楊國愉便是其中之一。“以前一株藍莓的產量不到2公斤,現在穩定在3—4公斤,畝產達2000—3000斤。”他給我們算了一筆經濟賬,按藍莓市場價每斤100元計算,中奧藍莓種植基地的畝均經濟效益超過10萬元,收益是過去傳統品種和種植方法的數倍。
為了拓寬銷路,基地采用了“三駕馬車”策略,構建了“線下體驗+線上引流+商超直供”的全渠道模式。游客可以入園體驗采摘樂趣,新鮮藍莓直供本地商超,同時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這種多元化的銷售模式不僅提升了藍莓的品牌影響力,還極大地拓寬了市場渠道。
產業的蓬勃發展為周邊村民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采摘季時,臨時用工可達幾十人。45歲的村民陳大姐說:“現在家門口就有不錯的崗位,還能照顧家里老人,比外出打工強多了。”此外,藍莓采摘游也促進了村莊旅游業發展,吸引了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游玩。“這里既方便又近,還有整個蒼南縣獨有的藍莓品種,當然想帶孩子來看看。”王女士如是說。
傳統農業只要找準方向、敢于創新,就能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中奧藍莓基地的成功實踐,不僅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更映照出科技賦能傳統農業的廣闊前景。一顆顆藍莓,成了靈溪鎮狀元村振興路上的“甜蜜引擎”。隨著產業鏈的不斷完善,狀元村中奧藍莓基地正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生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