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產業化”種植 夯實蔬菜產業發展根基
規模化種植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實現土地效益、勞動效益、技術效益、經濟效益有效結合的最佳途徑。硯山縣堅持“內培外引相結合、產業發展和龍頭帶動相配套”的思路,積極發展和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全面推進種加養、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帶動蔬菜產業發展壯大。近年來,硯山縣先后引進和培育松南、中康、鑫珵、立達爾等27戶從事蔬菜種植經營、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農業企業(其中,省級農業龍頭企業9戶),帶動成立蔬菜種植運營農民專業合作社271個,流轉土地4萬余畝發展蔬菜種植,建設百畝以上蔬菜產業基地150個、萬畝以上蔬菜生產基地4個,帶動全縣8萬余戶農戶發展蔬菜產業70余萬畝,1萬余名群眾進入產業基地就近就地務工。目前,全縣已初步形成產業布局合理的葉菜類蔬菜種植區、小米椒和朝天椒種植區、丘北辣椒(云南小椒)種植區等集中連片規模化產業帶,蔬菜種植面積、農業產值分別位列全省第一和第四位,是國家大宗蔬菜生產示范縣、全省“一縣一業(蔬菜)”示范縣,產業發展初具規模,規模效益逐步顯現。
“專業化+標準化”生產 促進蔬菜產業提質增效
因地制宜推動“一村一品”專業村建設,全力打造一批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市場競爭力強的“魚腥草專業村”“精細菜專業村”“朝天椒專業村”等。截至目前,維摩鄉倮可者村(辣椒)、稼依鎮小稼依村(咪彩辣椒)獲得第一批和第五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認定。2019年全縣共投入資金620萬元,建成“一村一品”專業村 4個,分別是盤龍白石巖辣椒專業村、盤龍沙子坡辣椒專業村、稼依拉白魚腥草專業村、稼依戈白精細菜專業村。實施農產品標準化戰略,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著力構建全程“看得見”的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立“源頭可溯、去向可追、質量可查、責任可究”溯源機制,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點10個,硯山縣獲評全國首批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堅持從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制定技術標準和監管措施,加大辣椒市場、冷庫、高標準農田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廣應用安全高效生態植保技術。目前,已建成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容積12萬立方米、倉儲1000余間的稼依辣椒城交易市場,成為全國知名的辣椒貿易集散地;建設冷庫214座75610立方米,涉及61家企業、合作社及種植戶,年處理保鮮蔬菜1.7萬噸;實施綠色防控集成技術覆蓋5萬畝,實現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技術措施覆蓋率達100%;累計推廣植保無人機、太陽能殺蟲燈等防治智能設備1.2萬套,覆蓋面積超過10萬余畝。全縣共認定種植業無公害產地面積107.2萬畝,認定蔬菜類無公害產地面積38.2萬畝,認證蔬菜類“三品一標”產品9個,認證綠色有機蔬菜企業8家、產地2.5萬畝、產品總數55個。
“品牌化+市場化”培育 擦亮“硯山蔬菜”名片
硯山縣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切入點,圍繞打造世界一流蔬菜產業目標,突出消費終端市場需求,緊盯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以新型經營主體為載體,加大品牌創建力度,以品牌提升農業的整體效益,以品牌拓展更多的消費市場,以品牌引領硯山蔬菜產業走向國內外大市場。近年來,硯山縣“云松南”牌豆苗、“綠孨”牌菜心、“我走鮮”牌水果番茄、“七鄉僑園”牌僑園梨榮獲全州“10大名品”,硯山縣鑫珵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榮獲全州“10強企業”,云南中康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榮獲全州“10佳創新企業”;硯山縣“云松南”牌奶白菜、中康銀絲王白菜榮獲云南省十大名菜,奶白菜、上海青被評為云南省名牌農產品,“硯系”農產品品牌的影響力、知名度不斷提升,市場外向度不斷擴大。與上海蔬菜集團建立生產和批發銷售的緊密型聯合體,簽定精準扶貧產銷合作協議,依托廣東、上海蔬菜批發市場設置銷售機構9個,實現蔬菜產品“產地直銷”,年實現2000噸“云品入滬”、5萬噸“云品入粵”。縣內農業龍頭企業與香港李錦記、壇壇香、潭州農業、火辣辣、賀福記、金福猴等企業簽訂辣椒訂單合同,實現訂單生產,銷售量38.1萬噸,銷售額15.8億元,在全省縣(市、區)中排列首位。以冷鏈、脫水、腌制等為主的蔬菜產品遠銷海外,年出口5.78萬噸,出口總額2.36億元。以中國兵器裝備集團、省林業和草原局、文山學院等掛聯部門和干部職工為重點,積極開展消費扶貧,帶動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貧困群眾農產品集中銷售。2019年8月13日舉辦的第五屆蔬果花園藝博覽會,集中展示蔬菜13個類別541個品種,與15戶企業現場簽定投資合作協議金額達12.76億元,網上直播關注量達60余萬人次,累計接待游客量30萬人次。
來源:云南網-文山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