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推進機制
成立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農業農村部門召集,發改、財政、商務、海關等14個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擴大農產品對外貿易工作協調配合工作機制”,負責農產品對外貿易工作組織協調。農業農村委印發《重慶市擴大農產品對外貿易工作方案》,從出口基地建設、市場主體培育、品牌打造、人才培養等方面明確政策措施,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全力做好擴大農產品對貿易。組建市、區(縣)兩級農業農村系統組建農業對外合作、鄉村振興招商引資工作專班,全力推動各項措施落實落細,通過上下聯動、緊密協作,形成擴大農產品對外貿易的工作合力。
二、明確規劃站位,優化完善頂層設計
精心組織《市農業對外合作規劃(2020-2025)》編制工作,注重各級各類規劃的銜接協調,抓實抓細規劃文本起草、實地調研、征求意見、規劃論證等各個環節,規劃編制工作有序推進、即將完成,為未來5年農業對外合作工作謀劃了藍圖。創設“農業對外開放度評價體系”,完成西部十二省(區、市)農業對外開放度評價,明確了重慶農業對外開放坐標,不斷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推動農業高質量開放發展。同時,指導各區縣結合實際開展農業對外開放度評價工作,統一思想、增強能力。
三、構建縱橫網絡,營造對外合作良好生態
市農業農村系統與商務、海關、招商投資等部門單位加強協作,與駐成渝領事館、渝商駐外商會、外省駐渝商會、各類協會建立密切聯系機制,組建以市級部門相關負責人、專家學者、行業代表等為成員的全市農業對外合作工作專家組,指導成立重慶市農產品加工業協會農業對外合作分會,形成打通一、二、三產業、橫跨國際國內、包含港澳臺的對外合作呼應互動工作群,不斷壯大農業對外合作“朋友圈”。通過市級部門、區縣、企業聯動協作,新認定市級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12個,推動三峽陽菊、玫瑰香橙、榮昌血橙、忠縣柑橘等優質農產品逆風而上走出國門,在疫情之下海外業務不降反增。
四、優化企業服務,拓展對外貿易空間
貫徹落實穩農業外貿各項政策措施,組織協會力量加強對全市農產品外貿企業復產復貿、訂單履約、員工到崗等情況的統計監測,并通過實地走訪、電話、微信等形式對重點外貿企業進行情況摸底、政策宣傳。克服疫情影響,深化“農業對外合作系列座談會”常態化對接機制,不斷創新市場開拓方式,幫助企業打通農產品進出口渠道。4月16日,專題舉辦境外農產品展銷中心對接洽談會,精準組織契合目標國家市場的60家優質農產品生產企業及物流企業、貿易綜合服務平臺與馬來西亞、格魯吉亞境外農產品展銷中心對接,達成初步合作意向。4月17日,組織20余區縣、50余家農業企業的優質農產品通過參加“第四屆澳門線上購物嘉年華”走進澳門,計劃10月份舉辦線下對接活動。下一步,重慶市將繼續搭建線上線下互動平臺,開展農產品出口“優秀區縣”“示范基地”“示范企業”年度評選,帶動更多農產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