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需“龍頭”舞動。近日,湖北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疫后重振加快轉型若干措施》,條條干貨,助力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疫后重振。
“以更大力度保農業市場主體,以轉型發展對沖疫情影響,以做大產業、做強品牌、做實基地、做優智能為重點,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疫后重振、加快轉型。”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處長盧同酈向記者介紹了文件出臺的意義。
國家、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5月底前應開盡開、恢復正常生產水平。省領導帶領農業農村、發改、經信、金融等部門走進車間、與企業家面對面,調查研究、把脈問診、現場辦公,用心用情為企業紓困解難。
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刻不容緩。湖北省將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實施企業網絡化、生產智能化、產品數字化改造升級,搭建網絡銷售平臺。組織農業龍頭企業與大型電商平臺深度對接,支持農業龍頭企業開設自營網店,持續開展各類網絡直播帶貨活動,力爭全年農產品網絡銷售額同比增長20%以上。
聚焦稻米、生豬、食用油、小麥、淡水魚、小龍蝦、蔬菜、茶葉、柑橘、食用菌、中藥材、雞鴨及蛋制品12個優勢產業集群,圍繞專家團隊、產業規劃、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公用品牌、產業園區、特色鎮村、規模化種植基地、優良品種資源、產業基金十大要素,全地域全環節全產業鏈建設優勢產業集群,力爭3年內12個優勢產業集群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5%以上。每年統籌中央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和省級農業轉移支付資金4億元左右,5年累計不低于20億元。
為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湖北省將落實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和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等政策,將更多農業龍頭企業納入支持范圍。對受疫情影響、授信到期還款確有困難的農業龍頭企業,銀行機構和地方金融部門要通過適當降低利率、減免逾期利息、調整還款期限等方式,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不得盲目抽貸、壓貸、斷貸。
新型“政銀擔”合作加快推進。各市縣分別建立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資本金補充機制和擔保業務風險補償機制,建立對本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保費補貼和業務獎補機制。統籌中央適度規模經營資金、財政涉農資金、普惠金融專項等相關資金3億元,對以農業龍頭企業為重點的經營主體貸款進行貼息。在貧困地區建原料基地、吸納貧困戶就業、減貧帶貧效益明顯的農業龍頭企業,可納入扶貧優惠貸款和財政貼息范圍,不重復享受財政貼息政策。
壯大“龍頭”
◆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
◆組織農業龍頭企業與大型電商平臺深度對接
◆支持大型農業龍頭企業集團整合重組
打造集群
◆每年統籌中央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和省級農業轉移支付資金4億元左右,5年不低于20億元
◆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成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培育品牌
◆從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中統籌不低于1億元用于品牌建設
◆力爭打造20個在全國有知名度的區域公用農產品品牌
◆鼓勵農業龍頭企業發布企業標準,實行產品質量承諾制
科技創新
◆支持企業和科研機構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
◆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引進國內外先進工藝技術和生產加工設備
金融支持
◆通過適當降低利率、減免逾期利息、調整還款期限等方式,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各市縣分別建立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資本金補充機制和擔保業務風險補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