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今年以來,新余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積極推廣蔬菜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通過優化產業布局、培育經營主體,給予產業扶持等措施,推動蔬菜產業由粗放種植向集約高效種植轉變,著力提升蔬菜產業發展質量。
優化產業布局,引導蔬菜適度規模種植
該市遵循“集中連片、環境無公害、常年多品種、特色保市場”的原則,優化產業布局,引導蔬菜生產向種植轉變。
在產業布局中,著力抓好“五個特色區域”建設,即抓好仰天崗、觀巢、下村、分宜鎮等鄉鎮(辦事處)近城郊精細蔬菜種植區建設,界水、洞村等鄉鎮綠色有機蔬菜種植區建設,羅坊、雙林蓮藕等水生蔬菜種植區建設, 水西、下村等地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和精深加工區建設,雙林豆芽、鵠山大蒜、人和生姜、洋江蘿卜等地方特色品種種植區建設。鞏固提升界水聯盟、仰天崗港背、觀巢京橋、羅坊彭家、洞村程家坊等蔬菜種植專業村,輻射帶動周邊農戶連片種植,引領千家萬戶發展蔬菜生產。
還充分發揮蔬菜協會、合作社的作用,開展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服務;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健全和完善基層科技服務隊伍;加強技術培訓,培養一批高水平的“瓜農”“菜農”,提高蔬菜種植水平。
培育經營主體,推進設施蔬菜基地建設
新余市鼓勵返鄉農民創業,吸納工商資本、社會資金投入,采取直接投資、股份合作、訂單農業等形式,建設一批帶動型蔬菜基地。大力培育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實行“龍頭企業十基地(合作社、專業村)十農戶”等蔬菜產業化經營形式,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不斷提升蔬菜產業的組織化程度。
為大力推進設施蔬菜基地建設,該市積極推廣綠色防控、立體栽培、物聯網等新技術,支持龍頭企業、農技人員和農村能人創辦或領辦科技服務組織,加強田間地頭服務指導。還圍繞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的建設標準,推進蔬菜標準園建設,努力改善蔬菜種植區域灌溉水渠、生產用電、道路硬化和通達、土壤改良等條件,提升生產水平與能力。
與此同時,新余市圍繞蔬菜全產業鏈,以工業化理念統籌推進種植、加工、銷售各環節,推進蔬菜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招商引資、改造重組、聯營聯合等形式,壯大一批加工能力大、綜合實力強、科技含量高、聯結種植基地的加工型蔬菜龍頭企業。推進蔬菜采后商品化處理,發展方便凈菜、袋裝蔬菜、真空保鮮蔬菜等鮮切蔬菜,滿足不同層次市場需求。扶持蔬菜企業完善蔬菜產、貯、銷冷藏鏈設備新建與改造,建立符合市情的耐貯藏、易周轉的蔬菜動態儲備,增強蔬菜應急調控能力。
給予產業扶持,提升蔬菜生產經營水平
新余市通過政策性扶持、長效制監管、體系化流通等模式,給予產業扶持,著力提升蔬菜產業發展質量。
該市加大財政支農資金統籌整合工作力度,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形式,支持蔬菜生產、加工、營銷等關鍵環節建設。積極發揮“財政惠農信貸通”和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對發展蔬菜生產的新型經營主體給予貸款支持。支持保險公司開展與蔬菜產業相關的保險服務,積極引導菜農投保,縣區財政應對保費給予適當補貼。將設施蔬菜大棚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
同時,建立長效穩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預警、質量追溯等管理機制,強化生產過程監管,提高預防和控制能力。推進質量安全主體責任落實,制定蔬菜種植加工技術規程,實行標準化生產和加工,建立生產記錄和銷售臺帳,實現生產檔案可查詢、產品流向可追溯。強化“三品一標”蔬菜基地認證及標志管理,加快蔬菜產品品牌培育,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打造一批品牌蔬菜和名牌蔬菜產品。
還鼓勵龍頭企業建設具備檢測、分選、初加工、冷藏、配送等基本功能的產地收集市場和集配中心,提高蔬菜流通效率。支持在城區各社區開設“菜園子”直通“菜籃子”的蔬菜直銷店。引導企業、學校、酒店、社區居民與蔬菜生產合作社、企業開展直供直銷,實現生產與銷售無縫對接。大力培育蔬菜購銷經紀人隊伍,鼓勵現有運輸、聯運、快遞企業拓展服務項目,從事蔬菜配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業務,大力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網上批發和網上零售等蔬菜電子商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