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終端,提高播種質量
春播關鍵期,在呼倫貝爾農墾集團上庫力農場第一生產隊油菜地里,車長李雪剛正在駕駛安裝了機車作業智能終端的機車播種油菜。今年,這個場共有100余臺大型機械安裝了機車作業智能終端。李雪剛告訴記者:“安裝了智能終端后,在駕駛室內就可以實時了解作業和油耗情況。有了這個智能終端,播行直、接茬準,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提高了播種質量。而且各項數據的統計匯總,也解決了手工統計數據耗時耗力、不及時不精準等問題。”
上庫力農場現代農業信息中心“耕云”平臺,是以地塊為中心構建的農業數字化高效管理平臺,是名副其實的智能平臺。“耕云”平臺包含了農業指揮調度、遠程視頻監管、遠程土壤監控等系統,通過機車智能終端、手機移動應用程序、土壤傳感器等物聯網設備自動采集數據,精準獲取農事信息。
通過“耕云”平臺實時、動態的數據收集與分析,農場技術人員可以實時觀測到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的各項信息,便捷靈活高效地掌握天氣變化、災害預警,按照作物不同生長周期和肥料配方,監測作物生長過程中所缺養分、土壤濕度,準確判斷作物是否該施肥、澆水或者噴藥。
智能平臺,給傳統農業裝上了高科技的“順風耳”“千里眼”,更給農墾企業開辟出一條科技穩糧豐糧的新途徑。
“耕云”平臺試運行以來,通過衛星遙感技術獲取的土地播種面積、作業機車自動上報的農業數據、土壤濕度傳感器采集的相關數據,經核對準確率接近100%。農場生產部信息中心負責人孔衛東介紹說,工人打開農業信息平臺手機應用程序,就可以看到生產任務、設備運行、維修記錄等實時信息。
“耕云”平臺可以隨時統計生產費用,便于農場控制成本。經測算,50余萬畝耕地2019年使用主燃油相比上年節省146噸。今年,上庫力農場進一步完善了單車核算方案,根據不同車型確定物耗核算指標和作業確定系數,還積極推廣機車耗油監控設備和相關應用程序。駕駛員梁玉琢告訴記者:“手機上直接可以申請零配件更換,第一時間申請、審批,最快速度領取和更換零配件,每臺機車油耗、維修情況一目了然,職工修舊利廢、勤儉節約的意識大大增強。”
精準施策,保證糧食安全
傳統耕種,只能根據小規模實驗數據和以往經驗開展施肥灌溉作業,浪費大量人力物力。按照“耕云”平臺采集到的大數據,技術人員們坐在信息中心辦公室內利用對講機遙控指揮各類機械開展田間作業,一臺大型噴藥機正按照所接收到的從指揮中心發出的指令給作物噴施生長需要的微肥。
上庫力農場通過建立糧食生產源頭管控體系,從種子選配入手,嚴格管理,采用高精度精選設備,將籽粒飽滿、發芽率高的種子播種入地。按照測土配方,根據土地所需氮磷鉀的含量,適量備肥。實時監測草情,實現了滅早滅小,大大減少了化學滅草劑的用量;監測作物長勢及時實施噴灌作業。通過多措并舉,精準施策,糧食安全實現了源頭追溯和管理。
科學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精準農業用藥等植保作業,智能實施節水灌溉,探索實踐出減肥減藥、保護生態、綠色增產的新模式,既保證糧食安全,更保證糧食品質。
負責農業生產的副場長高安起說:“相比傳統方式,無人機30分鐘就可以采集2000畝土地的基礎數據,實時監測葉片氮含量、病蟲草害情況、地表有機物覆蓋率,相關數據與實驗室化驗結果完全相符。不得不承認,科技賦能農業之后,給農業發展帶來了巨大變革。”
據核算,2019年全場化肥農藥和微肥使用量同比減少明顯,精準農業、綠色農業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
全面管控,提升農業核心競爭力
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從亙古荒原到如今的良田萬頃,就是不斷將先進科技和機械力量融合,改造和提升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
目前,上庫力農場可視化管理施業區已全部覆蓋所轄9個農業生產單位,實現了各個農業生產環節可管、可控、可查,現代農業信息中心遠程視頻監控系統逐步完善。黨委書記、場長韓旭東說,農業大數據實時反饋,便于決策層更直觀地掌握農業生產情況,提高農業生產管理決策水平,實現了土地、資本、技術等要素資源的合理高效配置。
農業生產各環節有嚴格的標準可遵循,管理高效透明,為數字化、精準化和智慧農業發展奠定基石,推動農墾企業農業生產走上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十三五”以來,呼倫貝爾農墾集團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方向,致力于智慧農業發展,已經有上庫力農場現代農業信息中心、謝爾塔拉農牧場水肥一體化平臺、莫拐農場和拉布大林農牧場現代化糧食倉儲項目、與京東集團合作共建的可全程質量追溯的京東農場等建成并投入使用……先進科技、大機械、大數據逐步實現了農業生產管理由田間到麥場、糧食倉儲分級管理的智能化,提高了管理效能,生產過程“節本、提質、增量、增效”常態化,企業穩定、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常態化,達到了從數量到質量、穩產到增產的轉變,為現代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