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城市義和天曉闔生態農業基地正組織農民在排積后的稻田里補種秋稻。記者徐文攝
今年孝感市入梅時間早,持續時間長,降雨天數多、強度大,氣溫偏低,對該市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影響。為切實做好農業抗災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工作,努力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7月21日,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專家就種植業抗災救災提出技術指導意見。
水稻,應根據受淹時間長短及稻苗受損程度,決定保苗還是改種。對已受淹的稻田,有條件的地區要組織排洪設備快速排出積水,縮短水稻淹水時間,洪澇災害過后,迅速疏通溝渠,盡快排澇去漬。排水時要注意,如果排后是陰天,可以一次性排干水,如果是晴天,田間應保留薄水層。如遇烈日高溫天氣,應先使稻株上部露出水面,再在下午排掉稻田積水,可避免暴曬,有利于恢復生長。排水時,還應注意清除漂浮雜物,以減少稻苗壓傷和苗葉腐爛。
春玉米正處于灌漿結實期,是決定粒重和產量的關鍵階段,要進一步清理田內三溝,強化田外排水系統,確保雨住田干,田間無積水。對倒伏的夏玉米要扶正,清洗葉面的污泥,減少植株壓傷和苗葉腐爛。土壤墑情適宜后,最好中耕培土一次,以破除板結,散墑通氣,防止漚根,同時進行培土,防止玉米后期倒伏。
棉花處于開花結鈴期,肥水需求量較大,排水后要扶正棉苗、松土破板,見花溝施尿素和鉀肥,進行科學化調,防止旺長。要抓住雨間空隙及晴天,迅速清溝排漬,降低地下水位,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濾。天晴后及時松土、中耕、破板、散溫,創造良好疏松的土壤通氣條件,促進根系生長發育。
蔬菜要做到畦面廂溝無積水,對受淹較重、根系生長受阻的地塊,可剪除地上部過密的枝葉或用遮陽網進行短期遮陰,防止雨后突晴暴曬出現生理性失水引起的萎蔫死亡。澇災絕收的田塊,要及時排明澇、降暗漬,抓住季節,搶種速生蔬菜或其他作物,最大限度地彌補災害損失。
瓜果要及時扶理藤蔓,清洗植株和幼果泥沙,摘除殘枝病葉帶到田外;天氣放晴后結合追肥及時清溝松土,每畝追硫酸鉀復合肥5公斤,對已成熟的瓜果要趁好天氣盡早進行搶收。(蔣潤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