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政策引導,發展開放型農業。江蘇省委、省政府在《關于加快推進開放型農業發展的意見》《江蘇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2018-2022年)》《關于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意見》以及每年的一號文件中,明確強調要加快發展開放型農業,并將農產品出口指數納入《江蘇農業基本現代化指標體系》,強力推進優勢農產品出口。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先后召開了全省開放型工作會議、農業對外合作工作會議,編制了《“十三五”開放型農業發展規劃》《開放型農業提升行動》。省內不少市縣也相繼出臺一系列加快發展開放型農業的政策措施,有的明確提出相關財政扶持資金重點向開放型農業傾斜,有的將農產品出口等開放型農業發展指標納入政府目標考核管理。一系列宏觀政策的推出,為全省開放型農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江蘇省政府先后印發了《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推動經濟循環暢通和穩定持續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關于支持中小企業緩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政策措施》《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穩外貿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財政廳印發了《關于加大支持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通知》《關于應對疫情影響加大政策性農業融資擔保支持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通知》《關于做好2020年省以上現代農業發展專項實施工作的通知》,明確對符合支持條件的生產經營主體流動資金貸款給予財政貼息,對符合條件的承擔糧食、蔬菜、肉蛋奶、水產品等生活必需品穩產保供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提供融資擔保的擔保費,在現行1%的基礎上減半收取,支持開放型農業發展。支持農產品出口和農業合作,鼓勵企業建立境外農業生產加工物流基地,開展境外開拓、境外注冊與質量認證,促進農業走出去、引進來,并落實銀行專項授信200億元。
抓基地建設,打造品牌優勢。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出臺《江蘇省出口農產品示范基地(區)管理辦法》和《江蘇省出口農產品示范基地(區)考評辦法》,按照“產品外向化、基地規模化、技術標準化、管理規范化”要求,強化日常監管,實施動態管理,全省累計認定了十批出口農產品示范基地(區),覆蓋蔬菜、稻米、水果、花卉、大閘蟹、鰻魚、泥鰍、紫菜等出口優勢農產品。目前,全省有效的出口農產品示范基地(區)總數達102個,同時還建有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13個,形成了邳州大蒜、寶應荷藕、興化脫水蔬菜、灌云與灌南菌菇、豐縣果品、如東蔬菜、贛榆泥鰍、南通與連云港紫菜、盱眙寵物食品、宿豫禽肉及其制品等出口產業集聚發展示范區。出口示范基地(區)的出口企業沒有出現一起因農殘超標、質量等問題而遭到境外退貨或扣留的情況,出口農產品示范基地(區)已成為企業對外業務洽談的“金字招牌”,有力促進了全省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抓貿易促進,拓展國際市場。充分利用農業農村部農產品促銷(出口促進)項目及省級境外促銷等專項資金,引導地方和企業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境內外營銷促進活動。以農業投資與貿易為主題,每年舉辦江蘇農業國際合作洽談會,2019年,來自65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名境外來賓參展參會,設立展位760個,其中境外展位265個,共簽約各類合作項目246個,其中農業貿易合作項目94個,貿易金額7.6億美元。以鞏固擴大傳統市場,全力開拓成長型市場,穩步開發新興市場為抓手,積極組織農產品進出口企業赴境外參展,先后組織參加日本、美國、法國、西班牙、南非、泰國、俄羅斯、斯里蘭卡、巴西等展會44場,共有445家(次)農產品進出口企業754人次參加,展出面積3927平方米,接待客商3.18萬余人次,達成協議金額約2.5億美元。支持市縣相關部門在境外舉辦各類特色農產品專場推介會,助推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升江蘇農產品國際知名度與美譽度。
抓經營主體,壯大農產品貿易主體。支持現有出口企業增資擴股、有序擴張,強化技術、品種、裝備引進與更新,構筑營銷渠道,提高管理水平,著力培強一批產業關聯度大、技術裝備水平高、國際競爭力強、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明顯的農產品進出口龍頭企業。支持出口農產品企業與生產大戶、合作社等合作建設出口農產品生產基地,支持出口農產品企業對接資本市場等,積極采取措施培育如邳州黎明食品、興化興野食品等一批規模大、國際競爭力強的出口農產品龍頭企業。2019年,全省有農產品進出口業績的企業3148家,其中有出口業績的企業1795家,比2015年增加388家,有進口業績的企業1686家,比2015年增加263家。出口超千萬美元的企業由2015年的64家增至2019年的82家。進口超億美元企業增至21家,進口金額89.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