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中旬的參觀考察過程中,淄博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被這里龐大的規模、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所以吸引,熱情邀請企業家到昂仁縣考察投資。
高原上的植物王國
從日喀則市區出發,開車40多分鐘就能到達白朗縣萬畝珠峰有機蔬菜生產基地。門口蔬果籃造型的巨大雕塑十分醒目,穿過高大的門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顆五六米高的“大白菜”,左手邊是賓館,右手邊是高標準的玻璃溫室大棚。
這里的工作人員說,單是這兩個高標準玻璃溫室大棚的投資就達到了2億余元。走進玻璃溫室大棚,仿佛進入了一個植物王國。長長的走廊向前延伸,地面鋪的是石板,兩側種植著月季花,不時有三五成群的游客漫步其中。走廊兩旁的大棚區域按植物種類的不同劃分為多個觀賞區,無論是北方常見的三角梅、蘭花,還是南方常見的芭蕉、棕櫚,這里應有盡有,還有很多叫不上名來的植物。
植物的種植方式也五花八門,有種在地上的,有種在盆里的,有種在花架上的,甚至還有種在墻上的。除了養眼的各類植物,大棚里還布置了一些科技、黨建、農耕文化、傳統文化等內容的展區,通過模型、造景、標語等形式,再結合聲、光、電等手段,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休息區、垃圾桶、公共廁所,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在其中一個大棚里,有一片區域被專門隔離出來用作餐飲區,人們在這里游覽完了還可以品嘗用這里產的蔬果制作的美食。
與平原地區的觀賞類溫室大棚不同的是,這里的大棚由于地處高原、冬季氣溫低,為了保證溫室大棚能四季常青,運營方還在大棚里設置了一套龐大的供暖系統,冬季利用燃油鍋爐給大棚增溫。由于兩個大棚面積巨大,僅每年用于供暖的燃油成本就高達數百萬元。
這里的工作人員十分自豪地告訴援藏干部,這里不僅是日喀則的“菜籃子”,還是日喀則市民的“后花園”,更是白朗縣第一個AAAA級景區——是集合了眾多科技、智慧、人才,全憑人工“造”出來的AAAA級景區。
援藏工作組向企業家發出邀請
走出這兩個觀光大棚,園區道路的兩旁依然是一眼望不到頭的大棚。工作人員說,整個園區里分布著128高標準蔬菜水果大棚。無論是日常的蔬菜,還是高品質的車厘子、草莓、葡萄等水果,這里應有盡有。
如此規模龐大的現代農業綜合體,與一名山東老鄉有關,他就是白朗中農圣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農圣域”)董事長甘楠——濰坊人。在參觀過程中,甘楠向淄博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詳細介紹了該項目的運營情況。
白朗縣萬畝珠峰有機蔬菜生產基地暨日喀則菜籃子項目縣城核心區,由2016年白朗縣人民政府招商引資注冊成立的白朗中農圣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實施運營,2017至2019年共分三期實施運營了縣城核心區蔬菜基地項目。
其中一期項目總投資3959萬元,占地217.1畝,建設17座大棚(1-17號棚),于2017年竣工投產;二期項目總投資為8262.13萬元,占地525畝,建設大棚47座及附屬設施(18-64號棚),于2019年1月竣工投產;三期總投資為12499.92萬元,占地707畝,建設64個溫室大棚(65-128號),于2020年4月投產。
無人機航拍畫面顯示,該農業綜合體沿年楚河鋪展開來,形成一個整體狹長的園區。“我們的園區就建在年楚河河邊,年楚河是雅魯藏布江中游最大的支流,水質非常好。下一步我們計劃利用好年楚河的水,在做好農業種植的基礎上發展水產養殖。”甘楠向援藏干部介紹說,目前魚塘建設工程已經啟動,計劃今年12月份竣工。
2018年12月29日,日喀則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日喀則珠峰有機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與中農圣域簽定“日喀則珠峰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博覽園整體運營租賃合同”,由中農圣域運營日喀則珠峰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博覽園。該博覽園現已列為白朗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核心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已建設成為現代農業技術推廣示范中心、生態農業科普教育中心、農旅融合發展示范中心和珠峰現代農業大數據平臺。
淄博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成員陳少勇說,這次的參觀考察開拓了思路、很有收獲,昂仁縣也是農牧業大縣,他們與中農圣域就開展“飛地經濟”等方面的合作進行了探討。援藏工作組真誠邀請甘楠到昂仁縣考察投資,對方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