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2年,種植養殖結構明顯優化:畜牧、蔬菜、果品三大特色產業占農業總產值比重超66%,設施農業占農業總產值比重超30%;
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穩步提升:糧食面積穩定在729萬畝以上,總產量穩定在289萬噸以上,生豬出欄恢復到631萬頭,奶牛存欄達34.6萬頭;
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明顯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率超70%,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接待人數達到800萬人次,綜合收入達到15.12億元以上……
日前,唐山市出臺了《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給全市農業產業發展提出了明確目標。
唐山作為農業大市,為實現向農業強市轉變,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確定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力推進京津優質安全農產品供應基地、環京津生產加工物流基地、京津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目的地建設,并堅持“保糧食、保供給、調結構、促增收”,大力實施“雙十雙百”工程,著力推進“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質量農業”發展,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在全省率先建設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日前,豐南區東田莊鄉谷莊子村農民正在進行辣椒田間管理。近年來,該區加快熊蜂授粉、生物綜合防治等標準化生產技術及迅馳辣椒、金童黃瓜等新品種示范和推廣,大力發展高端設施蔬菜產業。 通訊員李秀清攝
●優化產業布局,發揮優勢特色
日前,在唐山灤州市古馬鎮大霍莊子村,成片的花生田仿佛一幅巨大的寫意畫。“今年俺村種的花生很大程度上考慮了市場對品種的需求,新品種和老品種種植面積均有提升。”村黨支部書記李文青介紹說。
花生種植面積3.8萬畝、產量1.2萬噸的古馬鎮是“東路花生”的重要生產基地,更是唐山做大做強花生產業的重要承載地。
按照產業區域比較優勢和最適生態的原則,唐山市統籌規劃,準確定位,調優品種,調佳結構,推進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
為此,唐山市大力實施“雙十雙百”工程——著力發展競爭力強、經濟效益高、帶動作用大的特色糧油、特色蔬菜、特色果品、休閑旅游等特色產業;依托現有農產品加工園區整合提升、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區域優勢特色資源開發,在遵化市、玉田縣等10個較大農業縣(市、區)謀劃打造主導產業突出、產業鏈條完整、帶動作用明顯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同時,創建100個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基地,創建產值超100億元的乳制品產業加工集群。
與此同時,唐山市依托自身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集中優勢資源,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其中,構建東部“東路花生”優勢產業區、西部強筋小麥優質玉米優勢產業區、南部高端設施蔬菜優勢產業區、中部特色休閑體驗優勢產業區,打造北部低山丘陵特色種養游、濱海平原優勢特色稻谷、東南沿海高效漁業三大特色產業帶,夯實畜禽、果品兩大規模化生產板塊,著力形成“四區、三帶、兩板塊”農業產業布局。
在此過程中,唐山市以玉田縣、遵化市、豐潤區、灤州市北部部分鄉鎮及遷西縣、遷安市大部分為主打造的北部低山丘陵特色種養游產業帶,著重發展“林下經濟”“溝域經濟”和山區特色種植,到2022年該產業帶特色雜糧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70%左右,中藥材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80%以上。以曹妃甸區、海港經濟開發區、蘆臺經濟開發區大部、漢沽管理區部分以及豐南區、灤南縣、樂亭縣南部為主的濱海平原優勢特色稻谷產業帶,推進水稻產業優化升級,發展綠色、有機水稻,提升稻谷品質。到2022年,全市優質水稻種植面積占比90%以上。在樂亭縣、海港經濟開發區、唐山國際旅游島、曹妃甸區、灤南縣、豐南區沿海,以對蝦、河豚、海參、扇貝等海珍品為重點,打造沿海健康高效漁業特色產業帶。到2022年,全市海水養殖面積穩定在90萬畝。
●壯大龍頭企業,實現規模發展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豐南經濟開發區的河北君樂寶君昌乳業有限公司,檢驗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做產品檢測。
“我們所有的檢測設備均來自世界一線品牌,每種產品要經過200多道檢測工序方可上市。”公司總經理楊曉軍介紹說,多虧了唐山市及豐南區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保姆式服務,項目才實現了當年設計、當年施工、當年具備投產條件。
作為唐山市打造乳制品產業加工集群的龍頭企業,該項目從無到有體現出了唐山以壯大龍頭企業增加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的科學政策。
唐山市以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為側重,強化政策支持和指導服務,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到2022年,全市達到省級標準的重點龍頭企業增加到100個,增長14%。
為增加新建龍頭企業數量,唐山市采取“引進來”和“重培育”齊頭并進。瞄準國內外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利用網絡招商、園區招商和企業招商等多種形式,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同時,強化政策引導,支持龍頭企業謀劃建設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產業鏈條長、帶動能力強、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的農業產業化大項目。
龍頭企業數量增加不是結果,引導其創新性、科技性發展才是目的。為此,唐山市支持龍頭企業建設高水平研發中心,開展關鍵技術、前沿技術攻關,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進行集成創新,推進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升級,對新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龍頭企業予以獎勵。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四位一體”運營模式,引導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實現合作共贏。同時,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加工專用原料生產基地,并發展多種形式的產業化聯合體,采取土地流轉、土地托管、股份制合作等多種形式,通過統一種養品種、統一生產資料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社會化服務、統一收購的方式,提高農業組織化水平。到2022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提升至600億元以上。
作為“四位一體”運營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至關重要。為此,唐山市深入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和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其中,進一步強化家庭農場名錄管理,把符合條件的專業大戶等規模農業經營戶全部納入家庭農場培育范圍,到2022年,全市家庭農場達到4000家,市級示范農場達到300家以上。同時,指導農民合作社健全運行管理制度,強化民主管理、財務管理、生產經營管理,加強利益聯結,提升農民合作社規范化水平。
日前,在玉田縣潮落窩鄉蛋白桑種植基地內,農民正在采摘桑葉。該鄉土壤鹽堿化嚴重,農民每年只能種一茬玉米或者棉花,畝均收入不足千元。為走出種植業低收入的窘境,該鄉建立了蛋白桑種植基地,引進飼料、生物制藥等蛋白桑深加工項目,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 通訊員李洋攝
●推進品牌建設,提升市場影響力
日前,河北省農業品牌創新對接會(唐山、秦皇島站)在唐山舉辦。會上,通過演講、交流等方式,對農產品品牌包裝設計進行了充分分析,并提出許多合理化建議。
“產品可以賣錢,但品牌是印鈔機。”燕山大學品牌設計與傳播研究所所長、中國包裝聯合會設計委員會委員劉維尚表示。
相關專家的意見建議和唐山市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的戰略不謀而合。該市圍繞農業結構調整示范基地和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著力打造一批農產品品牌。到2022年,省級以上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達到15個以上,行業領先企業品牌達到8個以上,品牌平均溢價水平由30%提高到38%。
在此過程中,唐山重點圍繞板栗、水果、蔬菜、食用菌、中藥材、水產、畜禽產品七大類特色主導產業進行品牌培樹,實行一個品種、一個方案、一個專業設計團隊、一套推廣營銷策略的辦法,強化高端形象設計和宣傳推介,面向全國宣傳推廣,打造農產品系列“唐山品牌”,全面強化唐山特色農產品影響力。同時,以市、縣為主體,以完善品牌標準、提升產品質量、精準宣傳營銷為重點,提升一批區域公用品牌,并通過整市整縣推動的方式,推動區域特色產業。為培樹一批企業領軍品牌,唐山選擇規模大、帶動強、市場占有率高的龍頭企業,按照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政府指導、強化服務的思路,通過搭建平臺、展會宣傳、設計服務、渠道拓展等,增強品牌優勢。此外,充分利用唐山市農產品展示交易會及相關各類農交會,組織開展京津冀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藥材等產銷對接活動,加強農產品展示展銷和推介,擴大農產品市場營銷力和品牌溢價能力。
品牌建設帶來知名度的提高,更帶來訂單的增加。讓更多農產品“走出去”,健全的流通體系成為必需。因此,唐山市按照立足京津冀、輻射全國的標準,依托農產品重點產區和銷區,鞏固擴建新建一批輻射能力強、滿足跨區域流通需求的農產品骨干批發市場,服務城市、帶動產業。到2022年,基本形成功能完備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系、高效便捷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和農村電商服務體系。
基于此目標,該市加強組織電商進農村示范和承辦企業開展網絡促銷專項行動,舉辦網上產銷對接會、電商購物節、帶貨直播等網銷活動,并加強與阿里巴巴、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合作,利用特色館、淘鄉甜、新華網、郵樂購等多種平臺資源,促進農產品展示、產銷銜接項目實施,不斷拓展農村電商發展新模式。同時,通過網紅直播、電商服務、供應鏈平臺、智能云倉等一站式服務,充分利用地標性農產品、農業龍頭企業、中華老字號等打造本地“一縣一品”品牌影響力,帶動全市優質農特產品的對外輸出。此外,還努力提升快遞農村服務綜合能力,統籌電商運營企業、郵政企業、快遞企業農村網絡資源,拓展農村電商寄遞服務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