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州,松口鎮圳頭村的柚農古祖華,打理完自家柚子地后,到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梅縣(大黃)金柚產業園內操作、維修設備,“現在成了‘上班族’,每個月有8000多元工資”。
在粵東,揭陽惠來縣海源達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詹偉杰正忙著新鮑魚上市,在當地之前舉行的鮑魚網絡節和云展會上,受疫情影響積壓的3000多斤鮑魚全部售完。
當前,全省多種創新種養模式賦予農田更多功能,農村電商、直播等新業態開拓農產品銷售新渠道,而遍布全省的農業產業園則有力提升農業發展品質,帶動農戶實現豐收、增收。據省農業農村廳數據,到今年上半年,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同比增長1.6%,在一二三產業中增幅最高。同時,第一產業投資增長35.8%,增速比1—5月提高22.9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94.4元,名義增長2.6%。
“種養+旅游”助農戶致富
每年豐收節前后,到清遠連南抓稻田魚已成游客體驗農事樂趣的首選。“9月5日至今已有1000多人來賞梯田、抓稻魚。”連南瑤族自治縣大坪魚鄉稻田生態養魚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房金陽說,這半個月來僅此一項收入就超過8萬元。
稻田養魚是連南瑤族傳統的養殖方式,每年農歷六月,一季稻栽種后一周,村民便在稻田放養本地鯉魚、鯽魚。稻谷金黃熟透之際,正是捕捉、品嘗稻田魚最佳時節。這也成為當地農民增收來源之一,被譽為“致富魚”。
依托稻田養魚這一獨特的農耕方式,連南縣打造出“稻田魚+旅游”模式,于2014年起舉辦首屆“稻田魚文化節”,打造了賞魚、抓魚、吃魚、購魚的稻田魚產業鏈,吸引更多游客,帶動稻田魚養殖產業發展。據農業部門數據,2019年連南稻田養魚面積6800畝,平均每畝稻田比單純種植稻谷增加產值1654元。
同時,連南縣“稻魚茶”產業園項目于2018年8月入選廣東省第三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名錄,截至2019年底,產業園區內31個項目已全部完成建設。
通過稻魚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帶動,連南全縣水稻、稻田魚、茶葉產業增長明顯,2018年底至今新種茶園超過2000畝,有機稻種植、稻田魚養殖增加6500多畝,帶動9000多戶農戶增收。
電商直播打開增收新空間
“北有大連鮑,南有惠來鮑”,揭陽惠來縣是廣東最大的鮑魚產區,目前年產值超15億元,帶動當地1萬多人就業。
發展鮑魚產業也是當地產業扶貧的重要抓手,特別今年受疫情影響,多家鮑魚企業出現滯銷。當地開始強化農業數字化運用,探索“產業+互聯網+數字賦能”新路子,開創“網絡節+云展會”模式,以新的方式穩生產、拓銷路。
詹偉杰公司受疫情影響積壓的庫存,在當地的鮑魚網絡節和云展會上銷售完。該公司是惠來鮑魚育苗和養殖龍頭企業,“直播帶貨”“云展會”的應用,既暢通了網絡銷售渠道,也推動當地每公斤鮮鮑魚價格增長超10元,公司廠里40多名貧困戶也得以增收。
在當地,“網絡節+云展會”的模式也帶動了惠來鳳梨、荔枝等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實現銷量和價格雙提升。這樣的“直播帶貨”已成時尚,廣東創建廣東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臺,推出“短視頻+網紅”營銷模式,搞活大流通,為農產品營銷插上了“數字的翅膀”。
另外,多地運用新技術,推出新產業、新業態等助力農民增收。全省啟動763個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總投資達3568.2億元。并開拓大市場,持續推進“12221”市場體系建設,布局線上線下兩個市場,打好國內國際市場“兩張牌”,構建起“粵字號”農產品國際市場營銷新模式。
產業園帶動農業品質提升
“我們家幾代人都種柚子,現在種有800多株,今年以來產果12萬多斤,都賣給眾信水果專業合作社,得益于精細管理,價錢也相對高一些。”古祖華邊操作自動分選輸送設備邊說。解決柚子的銷路問題后,他們一家人都來到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梅縣(大黃)金柚產業園,成為“上班族”。
2018年,占地300畝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梅縣(大黃)金柚產業園落戶大黃村,很快便吸引28家合作社進駐。入了合作社的柚農不再擔心銷路問題,產業園會預訂合作社柚農的柚果,再統一清洗、包裝、銷售。
目前,梅州已創建以梅州柚為主導產業的1個國家級、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市柚果經營主體478家,輻射帶動超過70萬從業人口,有效促進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在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撬動下,梅州柚正成為帶動農戶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不僅柚子,目前全省農業產業發展持續提升,“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加快發展,已建設14個國家級、157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12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62個“一村一品、一鎮一業”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居全國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