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臨近元旦,年宵花卉逐漸走俏,這給位于上海市閔行吳涇的大型花卉市場綠亮花博園帶來一絲生機。
2020年12月21日,綠亮花博園各大溫室中,鮮花錦簇吐蕊,顧客絡繹不絕,不少人專程從市區自駕前來選購花卉,既有散客,也有公司團購。
綠亮花博園總經理葉文權告訴記者,自年初疫情以來,花卉市場遭遇“冰凍”,生意冷清,破產商戶眾多,堅持的商家也是苦熬苦撐期待轉機。
“好在如今歲末年初,借助年宵花卉熱銷,生意已有明顯好轉跡象, ”葉文權謹慎樂觀。
本月中旬以來,借助年宵花卉銷售走熱,綠亮花博園的商家們加大“上新”力度,豐富各類鮮花綠植,保障供應充足。
今年以來,綠亮花博園生意遭受“冰凍”,和低谷時期全天看不到一個顧客相比,近期已頻現成群結隊的顧客。
商戶趙連國是東北人,在上海做鮮花生意多年。為分散疫情以來市場低迷帶來的經營風險,他和一些同行們“分工自救”,在郊區基地中分頭培育不同品種蝴蝶蘭,然后“互通有無”,合力確保品類齊全。“去年我搞了50多種蝴蝶蘭,今年暫時儲備了30多種,看看市場究竟是否能完全回暖,”趙連國備貨比較謹慎。
顧客張先生前來為公司和客戶采購年宵花卉,和以往不同,他不再注重“花里胡哨”的視覺效果,而是注重有凈化空氣特質的盆栽,他覺得這是疫情年份的一種消費自覺:注重綠色環保概念,為健康保駕護航。
秦先生是回國不久的旅美華人,他專程從市區前來買花。第一次來到這里的他,習慣性將看中的花卉和網上同類商品比比價,發現有偏高,就開始還價。
這幾年,隨著城市更新加快,本市外環內大型花卉市場越來越少,這給綠亮花博園等大型“城市后花園”以商業契機。但花市已深度觸網,這給線下商家帶來巨大經營壓力。提供高性價比購物體驗,增加消費者“黏性”,對于線下鮮花售賣者而言,依然是一道待破解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