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2月4日,上海市蔬菜生產“機器換人”專題會議在奉賢舉行。市農業農村委黨組書記、主任張國坤指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重要講話精神,上海發展都市綠色現代農業,在推進蔬菜“機器換人”上,要進一步明確目標導向,在推動符合上海實際的蔬菜綠葉菜全程機械化創新推廣上,勇于搶占新高地,強化新合力,盡快打開新局面。要堅持“兩個對標、兩個面向”,將這“三個新”作為“十四五”期間全市農業農村系統推動“機器換人”工作的主攻方向;要進一步圍繞問題導向,明確主攻方向的重點產品、重點品種和重點環節,立足上海生產環境條件,創新未來研究方向,明確攻克目標及線路圖;要進一步堅持結果導向,將上海蔬菜生產機械化作為起點,建立促進產學研優勢互補、成果共享的開放式平臺,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鼓勵和支持就其創新應用作專題研究。
座談會之前,張國坤等來到華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奉賢蔬菜基地,觀看了在該基地蔬菜大棚內現場展示的在耕整地、直播、移栽、植保、灌溉、采收等關鍵環節9款適用機型的機械作業情況。張國坤認真觀摩并仔細詢問了“機器換人”在不同蔬菜品種應用中的作業效率、創新難點,聽取了企業在人工、研發成本投入以及當前機械化試驗和推進的情況介紹,并對企業的引進、改良和創新研發成績表示肯定。
座談會上,張國坤強調,蔬菜生產“機器換人”是一項整體性、全過程的工作,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并非靠一己之力或單個部門完成,在推進中要避免碎片化,避免從單一環節入手。當前,推進蔬菜“機器換人”方向明確,但成效還不夠明顯,距離“綠色田園”目標尚有距離。要將其作為一項專門性工作,放在更高的位置作專題性研究,并進一步明確主攻方向,明確責任主體,明確時間節點和保障機制。
近幾年,市農業農村委將推進蔬菜生產“機器換人”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圍繞適合上海本地的青菜、雞毛菜、生菜、米莧等主要綠葉菜品種,已在全市建立有18家“機器換人”示范基地。目前,這些基地綜合機械水平達55%,努力為全國蔬菜生產“機器換人”提供“上海模式”打下基礎。會議提出,目前,上海蔬菜機械化生產主要存在三個薄弱環節:一是還沒有解決“1”到“10”的問題。主要在于設施菜田“宜機化”程度不高,蔬菜產業經營機制較為零散;二是還沒有解決“無好機用”的問題。像主要綠葉菜品種青菜和生菜的高密度種植和整棵采收環節機械還未真正解決;三是還沒有解決標準化的問題。
會議指出,今后一段時間,上海將圍繞“一體兩翼三化”發展思路,推進蔬菜“機器換人”高質量發展。加強科技攻關,重點解決耕種收關鍵環節;加強示范推廣,重點打造發展典型標桿。重點通過強化政策支持,優化服務體系,深化合作交流,認真落實蔬菜“機器換人”工作目標,力爭實現“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五年解難題”,確保“十四五”期末主要綠葉菜生產機械化水平達到75%。
市農業農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葉軍平,黨組成員、副主任徐惠勤,總經濟師施忠參加調研。座談會上,市農機化處就蔬菜生產“機器換人”工作瓶頸和未來規劃作專題匯報,市農機研究所就組建上海國際農機裝備研發中心的方案設想作了介紹,蔬菜辦、科教處、計財處、農機推廣中心、農業科技服務中心、農機鑒定推廣站以及華固企業、光明集團相關負責人先后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