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亳州市不斷加強設施農業用地管理及保障,為3700多家農業經營單位和個人辦理設施農用地備案2萬余畝,有效助推了該市現代農業發展并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保障了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用地需求。
一是合理調整用地規劃布局,支持農業發展。亳州市在嚴守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紅線、生態保護紅線的前提下,積極引導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盡量利用未利用地和低效閑置土地發展設施農業,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同時,該市積極做好國土空間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農業產業化規劃等相關規劃的銜接,合理調整規劃布局,科學安排畜禽養殖等設施農用地。截至目前,已為全市976個村各預留兩塊地作為養殖用地,共計44739.81畝。
二是落實設施農業用地政策,提高服務效率。該市嚴格落實自然資源部關于取消生豬附屬設施用地規模15畝上限的規定,切實保障生豬養殖生產的廢棄物處理等設施用地需要。進一步簡化用地手續,將生豬養殖用地作為設施農用地,按農用地管理,無需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在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前提下,允許生豬養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建立生豬養殖用地臺賬,主動做好與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及鄉鎮政府的協調配合,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防止改變養殖用途,確保農地農用。自2019年以來,已為136宗生豬生產及附屬設施用地辦理了設施農用地備案手續,備案面積3981.69畝。
三是加強“大棚房”清理整治,確保農地農用。自2018年9月以來,該市圍繞鄉鎮村農業園區、設施大棚、看護房“三類問題”,突出“三個重點”,即違規建設私家莊園等一二類問題、城市郊區和各類農業園區、違法違規占地的工商企業和非農主體,全面開展“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行動。按照“逢園必進、逢棚必查”原則,進行拉網式清理排查,確保清理排查全覆蓋,不留死角。在市委、市政府的強力推進下,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和各縣區通力協作,堅決做到“三個一律”,即該拆除的一律拆除,該報批完善手續的一律及時完善手續,該復墾的一律復墾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