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日光溫室大棚用上地暖
4月25日,走進位于沙雅縣古勒巴格鎮的高效設施果蔬產業基地,只見一座座智能化日光溫室大棚里,鮮紅的櫻桃掛滿枝頭,智能化供暖系統引起記者的注意。
“我們采用保溫系統,在溫室大棚里鋪上地暖,只需在手機APP上輕松一點,即可對棚內溫度、濕度、光照等精準控制,為櫻桃生長創造有利條件。”基地負責人張杰告訴記者。
由上海孫橋溢佳農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新疆沙雁洲文旅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投資并承建的古勒巴格鎮高效設施果蔬產業基地,新建44座現代化溫室大棚種植櫻桃,在解決當地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的同時,也滿足了周邊縣(市)水果的供應。
去年9月,該基地在每一座大棚的地面上鋪設熱水管,并做到適時供熱,如同給櫻桃樹鋪上了一層“棉被”。
“我們通過供熱滿足櫻桃生長的氣溫條件,品質和產量均有大幅提升。”張杰介紹,目前基地已吸納100余人就業,將舉辦櫻桃采摘等活動,把基地打造成集科技農業、生態農業、觀光旅游三者有機結合體。
行走式自動噴灌機成大棚標配
打開手機,輕點屏幕,就可知道溫室大棚的溫度、濕度,還能通過行走式自動噴灌機一次性完成對所有蔬菜幼苗以及花卉的噴灌作業,這已成為地區各溫室大棚的標配。
4月23日,走進位于庫車市阿拉哈格鎮比蘇特村育苗基地的智能化溫室大棚,只見育苗架上的一株株蔬菜幼苗長勢良好,一盆盆花卉爭奇斗艷。
“安裝智能化行走式自動噴灌機后,通過與手機APP相連,只需動動手指就能對溫室大棚作物進行均勻施肥或防治病蟲害作業。”該育苗基地負責人阿斯古麗·艾拜都拉說。
阿拉哈格鎮距離庫車市35公里,這幾年該鎮加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通過建設千畝設施農業基地,打造蔬菜瓜果特色小鎮,走出一條“規模開發、連片治理、科學投入、建管并重”的新路子。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去年該鎮建設了智能化育苗基地,溫室大棚也從單一的蔬菜栽培發展為花卉、果樹育苗栽培等。
阿斯古麗·艾拜都拉告訴記者,行走式自動噴灌機可減輕勞動強度,因灌溉水能做到均勻噴施,可大大提高肥料利用率。目前,該基地已為周邊農民提供120萬株各類蔬菜幼苗。
阿拉哈格鎮副鎮長景俊玉介紹,育苗基地的建立助力該鎮綠色蔬菜種植面積達1500畝,并建成5個村連片蔬菜大棚200余座,直接輻射帶動2000余戶群眾增收。
畜牧養殖搭上互聯網云平臺
坐在調度室中,通過視頻監控就能看到每個棚圈中牛羊的生長情況。與此同時,點點鼠標,通過互聯網云平臺能細致而精確地查到每頭牛的接種日期、接種方式以及接種人員等,甚至還能知道棚圈中的適時溫度、濕度等。這種智能化的畜牧養殖方式在沙雅縣已成為現實。
4月22日,記者來到沙雅縣托依堡勒迪鎮鐵熱克村的“牛老大”養殖小區,掏出手機,只需掃描戴在牛耳朵上的二維碼,就能清楚了解這頭牛的編號、防疫、驅蟲等情況。
養殖小區相關負責人吐魯洪·吐拉甫告訴記者,按照“統一管理、統一飼養、統一防疫、統一銷售”要求,養殖小區自建立之初,就依托新疆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等科研院所提供的管理技術,建立了“牛老大”畜牧養殖云平臺,并采用互聯網綜合管控云平臺技術,輕松實現對養殖小區、牲畜狀態的監控和對每一座棚圈的適時監測。
“我們養殖人員通過手機APP詳細記錄每頭牛的養殖、接種等情況,并及時上傳到云平臺,這樣每頭牛從出生到銷售到市場上都有一套完整的信息,相當于每頭牛都有‘身份證’。”吐魯洪·吐拉甫說。
為大力發展畜牧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去年10月投資5000萬元建成占地面積600畝的“牛老大”養殖小區,不到半年時間牛存欄量就達2488頭,帶動28戶村民走上致富路。
作為養殖小區的養殖戶,村民吐地·卡依木說:“我們這里的每頭牛都有‘身份證’,吃的飼料喝的水都能一一查到,正因為品質好,牛都不愁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