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番茄為何如此多嬌?
走進地處祁連山北麓的張掖海升現代智能溫室,仿佛進入一個五彩世界,鮮艷的串番茄成串生長在超過5米的根莖上,紅的嬌艷欲滴、黃的溫婉如玉、綠的沁人心脾……它們一層挨著一層,稠密而肥碩。
記者注意到智能玻璃溫室溫度顯示在20度,沒有傳統大棚的濕悶感覺,穿著防護服的農民們開著小拖車,穿梭在劃定的區域進行采摘,完全沒有傳統農業“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景象,恰如一座現代化的“農業工廠”。
溫室里,智慧農業設備令人大開眼界:每株作物無土栽培,采取有機質營養缽栽培,不易感染土壤傳染病菌。一排排風機通過電腦控制旋轉,及時通風保持恒溫;通風管里根據作物所需,定量輸入二氧化碳……
“我們所在的番茄區,溫室上方有兩層保溫幕布,頂部安裝有太陽能傳感器,可根據天氣和光線變化自動調節幕布,控制光照。”該公司一期生產技術經理安康平說,“溫室的生態防疫系統采用有機方式,除了硫磺驅蟲燈,還從歐洲引進了熊蜂用于授粉,投放瓢蟲進行病蟲害防治,全程不使用農藥,節水量可以達到90%以上。”
除此之外,智慧溫室內還有水肥一體化智能管控系統,每顆苗子什么時候滴肥,滴多少肥,系統都會按需精準施肥,讓番茄也擁有“私人定制”的營養師,不僅吃得飽,而且吃得好。
張掖海升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監楊白樺介紹:“我們從荷蘭引進全球最先進的現代農業技術,同時進行了本土化改良,依托精準水肥循環系統、智能升降溫管理系統、物聯網中控系統等高科技手段,對水、溫度、濕度、光照、肥料等全程電腦自動化控制。利用這一套現代智能溫室工業化生產模式,實現了農產品全年生產,所產番茄、彩椒的大小、果形、品質、甜度等都一樣。”
據介紹,海升現代智能溫室工業化栽培項目生產的串番茄和彩椒主要銷往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折合每畝地的年產值可以達到100萬元,跟傳統農業畝產值數千元相比,現代高科技農業的優勢可見一斑。
打造現代農業的樣板
民樂縣引進的海升集團現代智能溫室工業化栽培示范項目,立足縣域灘大地廣、光熱資源充足優勢,按照“不打一口井、不突破現有用水總量、不破壞地表結構”基本原則,擴大戈壁設施農業基礎,形成以“干旱”為特質的戈壁生態農業示范區。
楊白樺介紹,張掖海升憑借“品質好,甜度高”的戈壁果蔬搶灘國內外高端市場,彩椒在北上廣深一線大城市和東南沿海等城市每500克售價70元以上,番茄每500克售價12元以上,供不應求。目前,張掖海升已向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外銷100噸水果甜椒,未來將進一步擴大出口種類和規模。
據了解,張掖海升現代智能溫室工業化栽培生態示范項目,投資32億元建設總占地面積約2500畝、總建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的智能溫室5座,打造亞洲單體規模最大、種植技術最先進、節能環保程度最高的現代智能玻璃溫室。
目前,一期、二期已建成投運,三期項目也將于今年年底陸續投運,全部項目建成后,可為農戶提供優質蔬菜種苗,帶動農戶從事蔬菜種植,促使農戶增收上萬元,為當地5000余名低收入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同時帶動當地種植、物流等行業發展。
項目通過引進全球先進種植技術、苗木、品種等,將上游種植與下游銷售有效結合,打造整個果蔬產業鏈,引領果蔬產業由勞動密集型向集約型經營轉化,致力打造海升成為中國高端果蔬第一品牌。
同時,該項目的實施對促進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土地利用率,培育和發展農業支柱產業,帶動休閑觀光農業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將引領我省農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化,為我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示范樣板。
據悉,“十四五”期間,民樂縣將堅持以點串線、以線帶面,聚焦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農業特色產業集群,投資450億元、實施占地5萬畝的中國(張掖)現代絲路寒旱農業智能溫室產業園,建設單體20萬平方米的現代智能溫室100座,努力走出一條具有“現代”方向引領、“絲路”時空定位、“寒旱”內在特質、“甘味”知名品牌的甘肅特色農業發展路子,著力構建“一縣一業”“一縣多業”“連鄉成片”“跨縣成帶”的現代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形成一二三產聯動發展的現代工農復合型產業體系,推動現代農業綠色發展、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