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設施農業產業規模趨于穩定,全產業鏈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的結構不斷創新,溫室單體面積趨于大型化,更加宜機化,農機農藝融合深入推進,社會經濟效益顯著提升。
1.設施規模穩步發展
2019年,全國設施農業總面積為185.43萬公頃,其中,連棟溫室面積為5.97萬公頃,同比增長9.95%;日光溫室面積為57.00萬公頃,同比下降1.29%;塑料大棚面積為122.45萬公頃,同比下降3%。截至2019年年底,江蘇省累計發展設施園藝面積31.85萬公頃,占全國設施農業總面積的17.18%,是全國設施園藝面積最大的省份。
2.扶持政策不斷加強
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采取多種措施支持和鼓勵設施農業發展,把扶持設施農業建設作為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亮點,以實施農機購置補貼為抓手,以溫室設施骨架及相關裝備補貼為重點,從卷簾機、保溫被等設施裝備補貼擴展到溫室骨架、保溫覆蓋材料、卷膜器等溫室設施及裝備打捆補貼,農機新產品試點從浙江、遼寧擴 展到廣西、天津、四川等省、自治區、直轄市,補貼涵蓋的內容不斷豐富,試點補貼省份不斷增加。
3.設施裝備水平不斷提高
近年來,綠色植保技術、智能物流裝備、精準水肥技術等一批自主創新成果得到快速應用,推動我國設施裝備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低碳環控型溫室結構設計款件、能源智能化管理平臺研究、溫室屋面墻體和地面相變儲熱裝置、分體式溫室太陽能儲放熱利用裝置、光伏一體化優化設計及關鍵設備、毛細管網生物質能利用技木、溫室熱泵高效節能技術與裝備、智能化植保機械、智能化自走式園藝基質土壤消毒機、設施園藝秸稈基質肥料化處理技術及成套高效加工裝備、采摘機器人等重大裝備技術成果相繼問世。近幾年,設施園藝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依據農業農村部《設施農業(園藝)機械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估算, 2019年全國設施農業機械化水平為38.31%,比2014年提高8.45個百分點,各作業環節中設施耕整地機械化水平最高,為82.44%,比2014年提高12.28個百分點。
4.安全監管力度不斷增加
各地不斷采取各項措施,確保設施農業的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山東省威海市農業農村局印發了《2019年度安全生產工作實施方案》,深入組織開展設施農業生產隱患排查整治,確保設施農業安全生產。重點檢查消防情況,查看棚室內外特別是電源、火源附近有無堆放易燃、易爆物,是否有輸電線路老化、線頭裸露,是否配備好滅火器、水源、沙土等消防物資,是否定期組織檢查、演練,防止火災事故發生。查看設施設備運行情況,特別加強了對卷簾機等易造成人身傷害、重大事故等設施設備的定期檢查做到培訓到位、規范操作、運行安全,確保設施農業安全生產。
5.社會經濟效益顯著提升
設施農業的持續發展,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保障了蔬菜等園藝產品的有效供給,帶動了農民就業增收,繁榮了農村經濟。設施蔬菜產量占我國蔬菜總產量的30%,全國人均設施蔬菜占有量近200kg,實現了常年均衡供給;設施農業年產值9800億元,提供了4000萬個就業崗位。
設施蔬菜產量一般為露地蔬菜產量的2-10倍,年畝均產值較露地高出5000元左右,在自然災害頻發、重發的情況下,設施栽培更能顯示出優勢,發揮其效益。(文/李中華)
2019年中國設施園藝面積一覽表

*以上內容摘自:《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年鑒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