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退去,丹東的農民急需農業專家科學指導水澇后農業生產。“水澇后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最有效施救。我們自己處理總是感覺起效慢,經過專家指導,補救措施有條有理,效果很明顯。”許長偉說出切身感受。連日來,遼東學院科技特派團的農業專家奔赴丹東各地的藍莓種植基地、水稻產區、蔬菜水果大棚,現場開展水退后的田間管理指導。
面對水退后農業生產恢復的嚴峻形勢,遼東學院承擔的遼寧省藍莓首席科技特派員、遼寧省寬甸藍莓鄉村振興科技特派團聯合寬甸滿族自治縣發改局、科技局來到寬甸縣古樓子鄉、楊木川鎮、青椅山鎮的藍莓基地。他們發現古樓子鄉受水澇影響明顯,部分種植戶溫室幾乎全部浸泡在水中,時間長達5-7天。洪水退去后,藍莓葉片被淤泥覆蓋,光合能力明顯下降,根系周圍土壤水分飽和,根系呼吸困難。
“泡水時間短的,要盡快排水,清理葉片表面淤泥,松土排濕,并對將要出現的病害進行防治。對于泡水時間長且受損嚴重的溫室,為保障明年收益,可采用基質栽培等形式快速恢復生產。”特派團馬上做出應急預案,針對不同情況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基質栽培在洪澇災后園區重建及恢復生產方面優勢明顯,能規避洪災后土壤質量下降的問題,人工基質可提供穩定適宜的生長環境,不受土壤條件限制。”特派專家的建議十分中肯,他們認為基質栽培可精準控制水分和養分供應,還能減少病蟲害發生,提高成活率和產量,可在第二年獲得經濟產量。
許長偉的400余畝水稻在強降雨期間正值抽穗開花期,淹水時水稻處于孕穗減數分裂階段,部分田塊水位淹沒水稻全部葉片,有些淹水時間達到3-4天。“這樣的情況,將對水稻穎花發育及后期灌漿結實造成不同程度影響。”梁瀟拔出受損稻穗仔細檢查,專家們擔心這里的水稻會出現白葉枯病等病蟲害,提出了淹水后水稻管理補救措施,建議加強稻瘟病和白葉枯病、褐斑病等病害的防控。“用無人機噴施,適合大面積防治,而且噴灑均勻,更有利于莊稼吸收。”聽了梁瀟的建議,許長偉在噴施次數和劑量上做了科學的調整,及時做好補救。
在安民鎮西安民村3組農戶荊延峰的西紅柿大棚里,記者看到他們已將一個大棚里過水枯死的西紅柿秧拔除,正在給棚里的土壤進行殺菌處理。而在另一處大棚里,重新搶栽的西紅柿苗已經顯出新的生命力。“多虧了專家現場指導,我們順應時節及時搶種下一季苗,差不多到11月份就能開始收第二季的果了。”在新苗大棚里,遼東學院的蔬菜科技特派團專家王東來和林杉正在認真檢查誘蛾器的情況,“時刻關注新苗的蟲害情況,可以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證第二季果的穩產。”頂著烈日大棚里的高溫,他們對剛定植的番茄幼苗監測白粉虱、美洲斑潛蠅和番茄潛葉蠅等病蟲害發生情況,盡早發現,及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