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甘肅日光溫室現狀及特點
(一)日光溫室墻體
1、干打壘土墻
平涼市和白銀市地處黃土高原,土壤黏性較好,日光溫室墻體采用傳統的干打壘土墻(圖1-2),墻厚約2m,墻體強度高、建造土方量小、建造成本低(每畝7萬~8萬元)、保溫儲熱性好。


▲圖1-2、干打壘土墻日光溫室溫室剖面圖、溫室內景
2、機打沙土墻
武威市古浪縣地處騰格里沙漠的邊緣,土質為沙漠土,沙粒柔細、無粘性,不適合采用干打壘和機壓土墻,當地創新發明了機打沙土墻:將表層沙土剝離,挖出深層黏土,再與表層沙土按比例拌和,形成一定黏性的混合土,再用山東壽光機打土墻的方法壘筑墻體,墻底厚4m,墻頂厚1m(圖2-5)。



▲圖2-5、機打沙土墻日光溫室溫室剖面圖、溫室結構內景及溫室墻體。
由于土墻加厚,保溫性能相應增強,但施工取土的工程量較大,造價相應提高,每畝在10萬元。
3、沙袋墻
張掖市高臺縣地處荒漠戈壁,土質為沙粒土,溫室建設者創新使用了沙袋墻體,其做法是將沙土盛裝在塑料編織袋中,采用“碼垛”方式,逐層錯縫堆砌成墻體,碼垛成型后再在墻垛表面涂抹草泥漿或張掛無紡布,對沙土袋進行表面防護,并形成溫室的圍護墻體。
墻體沙袋部分厚1.5m,沙袋外堆沙土,沙土底部厚1.5m,頂部厚0.7m(圖6-7)。


▲圖6-7、沙袋墻日光溫室剖面圖及溫室實景圖
這種墻體結構由于裝袋、“碼墻”以及墻后培土、表面防護需要的人力和材料成本較高,溫室的造價在15萬~16萬元/畝,但墻體保溫性能好,基本可以實現當地果菜安全越冬生產。
4、混凝土槽磚墻和磚墻夾沙石墻
在甘肅張掖和酒泉地區,由于黏土少、戈壁沙石多,且顆粒大小不一,溫室建設者發明了下面兩種墻體筑造方法。
(1)鋼筋混凝土板槽磚墻:事先預制上底面開口、其他5面封閉的開口鋼筋混凝土板槽(簡稱“混凝土槽磚”)。混凝土槽磚通常長1.0m,高0.5m,寬與墻體厚度一致(一般為 1.0~1.2m)。
施工時,將混凝土槽磚像砌筑黏土磚墻一樣錯縫砌筑,每砌筑一層混凝土槽磚,即刻向槽磚內腔中灌注戈壁沙石,最后一層砌筑完成后,在頂面做水泥抹面或在其上澆筑鋼筋混凝土圈梁封口,并預埋埋件做好與屋面拱架連接的準備(圖8)。

▲圖8、混凝土槽磚墻體日光溫室
這種墻體結構建設成本較高,一般造價在20萬元/畝 以上,而且由于鋼筋混凝土槽及內部填充沙石的導熱性能比黏土強,所以與同厚度的土墻溫室相比,其保溫性能略差。
(2)磚墻夾沙石墻(“磚包土”的復合墻體):即在兩側圍護磚墻內填筑戈壁沙石(圖9)。由于沙石的側壓力較大,為減少兩側磚墻的厚度(一般磚墻按240mm厚砌筑),在磚墻內設置了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或承力柱,并在相鄰立柱之間設置水平拉梁(包括墻體表面和縱深兩個方向),使所有立柱形成框架承力體系。

▲圖9、 “磚包土”墻體日光溫室
這種墻體施工速度慢,建設成本同樣較高,一般在20萬元/畝左右。其保溫性能與墻體厚度有關,同等厚度條件下,其保溫性能一般比上述混凝土槽磚墻體好。
5、漿砌石墻和護網擋板戈壁石墻
酒泉市地處河灘戈壁,卵石多、沙粒大,針對這個特點,溫室建設者設計了兩種墻體。
(1)漿砌石墻:即用水泥砂漿砌筑卵石作為溫室承重墻體,石墻厚 1.2m,石墻外堆卵石,卵石堆底寬3.0m,頂寬1.5m(圖10)。這種墻體結構強度高、保溫性好,但施工勞動強度大、建設效率低,建設成本也相應較高,多在25萬元/畝左右。




▲圖10-13、漿砌石墻體日光溫室
(2)護網擋板戈壁石墻,又可以分成兩種
- 雙側擋板的“三明治”石墻:在雙層護網擋板墻中間填充戈壁石形成的三層結構墻體,類似“磚包土”墻的做法,只是將磚墻換成了護網擋板,墻體厚度多在1.5 m(圖14-15)。
- 單側擋板的“堆石擋板”石墻:在墻體的內側設保護擋板,廣源溫室外側堆砌戈壁石而形成的墻體,結構類似漿砌石墻,用護網擋板替代了漿砌石墻,墻體底寬約3.0m,頂寬約1.5m,大大減小了墻體建設用地,加快了墻體的建設速度(圖16-17)。

▲圖14、“三明治”石墻溫室外山墻

▲圖15、護網擋板石墻溫室內后墻

▲圖16、“堆石擋板”石墻溫室剖面圖

▲圖17,“堆石擋板”石墻溫室外后墻
與“三明治”石墻相比,“堆石擋板”石墻節省了一面護板,一般建設成本在20萬元/畝以內。從節約成本、提高溫室保溫性能和增加溫室美觀性方面考慮,可將上述兩種墻體結合在一棟溫室中,溫室山墻建造采用“三明治”石墻,溫室后墻建造采用“堆石擋板”石墻。
本次調研 9個規模園區合計日光溫室 29538棟,基本情況如下:

(二)日光溫室骨架
長期以來我國日光溫室骨架以琴弦結構和桁架結構為主流承力結構。近年來,隨著日光溫室結構向輕簡化、組裝式方向發展,單管結構逐步開始發展,并有替代琴弦結構和桁架結構的趨勢。
橢圓管骨架是近年來推廣面積較大的一種日光溫室輕簡化單管骨架結構類型,其構件截面積小,與鋼桁架相比骨架擋光少;室內無立柱,廣源溫室便于機械化作業和種植布局;閉口截面,截面模量大,平面外穩定性好,桿件承載能力強,因此各地日光溫室都有應用。
本次調研的日光溫室骨架幾乎均為橢圓管材料,但其所用的結構形式卻各有不同。
傳統的日光溫室結構包括前屋面、后屋面和后墻,其中前屋面和后屋面各自為一個獨立的弧面或坡面,二者通過屋脊連接為一個整體。廣源溫室日光溫室骨架按照承力的范圍可分為屋面承力骨架和一體化承力骨架兩類。
屋面承力骨架只承載前屋面和后屋面的荷載(統稱為屋面荷載),并將屋面荷載傳遞到后墻和骨架基礎。這種結構主要用于后墻為承重墻的溫室結構體系,如干打壘土墻、機打沙土墻、混凝土槽磚墻、“磚包土”墻和漿砌石墻日光溫室。
一體化承力骨架是在上述屋面承力骨架的基礎上結合后墻立柱,形成溫室屋面承力骨架和后墻柱一體化的承力體系,溫室后墻不再參與結構承力。這種結構主要用于后墻非承重的溫室結構體系,如沙袋墻、護網擋板石墻和裝配結構日光溫室。
在考察中還發現了一種后屋面為雙折面的溫室(圖18),后屋面與屋脊連接部分保留了傳統后屋面的形式,呈坡面(圖18)或弧面(圖19),但與后墻相連接的部分則采用了坡面或平面,以便于操作人員在后屋面上行走和作業。

▲圖18、雙折面后屋面日光溫室的斜坡后屋面

▲圖19、雙折面后屋面日光溫室的弧面后屋面
在溫室骨架結構上,雙折面后屋面溫室前屋面、后屋面的上半部分以及溫室立柱形成與上述一體化骨架相同的承力體系,但溫室后屋面連接后墻的部位前部連接在一體化溫室骨架上,而后部則直接支撐在后墻上或后墻立柱上。
這種結構主要用于完全組裝結構和機打沙土墻結構的日光溫室。機打沙土墻結構日光溫室的后墻雖具有一定的承載力,但不足以承擔全部屋面荷載,因此其采用了后墻鋼柱和后墻共同承擔屋面荷載的承力方式(圖20)。

▲圖20、雙折面后屋面日光溫室的后墻與立柱協同承力。
二、甘肅日光溫室存在的問題
1、 重后墻而輕保溫被
酒泉市冬季溫度最低,“三明治”石墻的保溫效果已經足夠當地番茄等喜溫茄果類蔬菜越冬生產。與之相比,武威市機打沙土墻、張掖市沙袋墻和酒泉市漿砌石墻日光溫室的后墻則過厚(大于 2.2 m),易造成溫室地面下沉。
甘肅河西走廊地區雖氣候干旱,但仍有暴雨災害,地面下沉的溫室易被淹。張掖市高臺縣曾發生過溫室被淹 1 周的案例,廣源溫室導致前屋面矮墻塌陷,鋼骨架前移(圖21)。

▲圖21、溫室被水淹后骨架傾斜
前屋面保溫被的保溫性至關重要。調研發現,大部分日光溫室保溫被仍為傳統的針刺氈保溫被(圖22),并且較薄,不能防濕,一旦下雨雪保溫被吸濕后會顯著降低其保溫性,從而影響溫室的保溫性能。

▲圖22、溫室覆蓋針刺氈保溫被
2、 溫室骨架銹蝕
普遍調研發現,甘肅省部分新建2年的日光溫室鋼骨架表面已經局部銹蝕,說明部分鋼管鍍鋅層厚度不達標,廣源溫室或者加工安裝過程中熱鍍鋅層表面被破壞。在調研現場發現,部分溫室內沒有經過防銹處理的鋼骨架焊接點已經銹蝕,另外,日光溫室前屋面底部和后坡底部的易積水位置骨架銹蝕也比較嚴重。
3、 溫室保溫構造不完善
甘肅省日光溫室保溫構造不完善,導致局部冷風滲透或形成“冷橋”,影響溫室的保溫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① 干打壘土墻日光溫室墻體在施工過程中受模具長度限制,長度方向有垂直縫隙,需要用柔性材料密封封堵,但調研過程中發現部分溫室并沒有進行封堵(圖23);

▲圖23、日光溫室保溫構造缺陷—干打壘土墻垂直縫隙
② 沙袋墻日光溫室后坡底與后墻頂連接處也有較大縫隙,封堵不嚴(圖25);

▲圖24、日光溫室保溫構造缺陷—后屋面與后墻間水平縫隙
③ 調研中發現多個基地均在日光溫室鋼骨架屋脊處焊接豎直鋼管,以防止保溫被及卷軸后翻至后坡滑落,但豎直鋼管穿出后坡面處的縫隙未封堵,廣源溫室而鋼管為中空結構,本身也會形成“冷橋”,出現冷風滲透現象(圖25)。

▲圖25、日光溫室保溫構造缺陷—后屋面卷被擋桿
4、日光溫室通風系統不完善
大部分日光溫室采光面只有屋脊通風口,而無底部通風口。大部分脊通風口采用手動卷膜或手動扒縫,通風系統的機械化、自動化水平較低,有的屋脊通風口甚至不設開窗控制設備,而是將保溫被壓在通風口上,通過調整保溫被的卷起位置來調控屋脊開口大小。
與電動卷膜器相比,用保溫被位置調控通風口大小時,由于控制卷簾機的動力輸出大,易造成保溫被卷軸彎曲,從而使通風口開啟程度大小不一,甚至有的地方完全不能打開,直接影響溫室的通風效果。
三、建議
1、 繼續探索適宜戈壁地區的日光溫室墻體做法
2、 加強溫室標準化設計和規范化建設
3、提高保溫被性能
4、提升日光溫室通風設施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