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農業,要想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關鍵得在科技上做文章啊!”站在洛陽農發集團傾力打造的百畝無土種植智能溫室大棚前,洛陽農發振興鄉村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五星說,“種子的引進,種苗的培育和怎樣將土里的營養精準配比進行無土操作?背后都有‘大學問’,無土種植既可以防范農作物吸收土里的重金屬,還可以避免很多傳統種植引發的病蟲害,我們這絕對是‘精打細算’、科學種糧。”
近日,記者走進洛陽國際現代智慧農業科技示范區,一排排鋼結構支架高聳矗立,施工人員正在緊張忙碌地組裝。據了解,這是一期現代化智能溫室大棚正在進行主體結構封頂施工。該項目通過引進國際先進的新型中荷高效日光溫室,應用國內外先進高新生產技術,進行小番茄的無土栽培。通過智能感知系統、生產管理系統,科學水肥系統,病害預警系統,從播種到收獲全過程的智能化監管,預計7月底前內部設施安裝到位進行調試,9月底前實現定植,進行試運營,12月份即可實現第一批作物成熟落地,投放市場供應。
除了楊五星提到的無土種植外,二期項目智慧生態魚菜生產示范基地和現代設施農業產業集群也體現出洛陽國際現代智慧農業科技示范區的科技含量。未來,園區將呈現“養魚不換水,種菜種果不施肥”的可循環和諧生態場面,群眾到這既可以采摘,觀光旅游,也可以研學培訓、農產品消費,以及體驗康養和娛樂項目。
洛陽國際現代智慧農業科技示范區由洛陽農發集團精心謀劃,科學落地,項目一期智能溫室大棚由中國建材集團采取總承包模式實施承建,是洛陽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示范引領項目,將按照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標準,以都市型現代農業為主題,打造集現代設施農業、農業科技示范、智能裝備應用、休閑觀光體驗等于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
園區位于伊濱區,北臨龍少快速,東臨少林寺,西臨龍門石窟,南側是正在規劃實施的鄭州洛陽第三條高速。區域內大谷關、水泉石窟、萬安山野生動物園、龍門通用機場等旅游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優勢顯著。園區整體項目依托中國農業大學中農富通鄉村產業發展研究院技術,用更科學智能的方式開展農業生產,為傳統農業革新插上科技的翅膀。規劃有現代化智能溫室項目、智慧生態魚菜生產示范基地、農業嘉年華項項目、農業奧特萊斯項目、產學研基地、高效設施農業生產示范基地、無動力設施體驗區和大田種植示范區。項目建成后,將提供2000余個就業機會,年吸引游客量百萬余人。未來,園區將充分發揮農發集團平臺優勢,與金融單位合作,以“公司+農戶”的模式,以供應鏈金融的方式,帶動周邊百姓共同農業致富。下一步,園區將持續健全智慧農業方案,完善“耕、種、管、收”全生育期的數字化農業產業鏈條,著力提升農業管養能力,構建全域智慧化農服網,持續做強做優農業產業,助推伊濱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