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街頭熱浪滾滾
東北農業大學的番茄研究基地大棚內
一位須發皆白的老人
正在連排的番茄秧架間穿梭
一雙布滿褶皺的大手
在顆顆番茄間忙個不停......
這位老人是李景富
他已在大棚里度過了五十多個春夏秋冬
從“溜溜酸”到“洋柿子”國產化
他的品種累計推廣1200余萬畝
是名副其實的“番茄大王”
一定要培育出中國自己的品種
“早年間,東北農民長年累月地耕作在土地上,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個月新鮮蔬菜。”李景富決定改變這個狀態。
20世紀70年代,李景富開始從事番茄研究。當時,國內番茄領域只有“6613”一個品種,由于品質不好,農民無奈地將其成為“溜溜酸”。
近十億人口的大國竟然沒有像樣的番茄品種,這個狀況極大地觸動了李景富,他要讓老板姓吃上比“洋柿子”還好的“中國柿子”!
可是,國外對番茄的研究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了,相較而言,我國晚了十四多年。
1984年,在材料有限、設備匱乏的情況下,李景富對手頭的種質資源新型篩選分離,以煙花葉病毒、早熟的矮粉T為母本,以中早熟、豐產、優質的齊研矮粉為父本,利用雜交、回交等手段進行研究,終于成功培育出雜交種一代——“東農702”“東農704”兩個番茄早熟品種,填補了我國無早熟番茄品種的空白。其中,“東農704”適合栽培,成為當時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番茄品種之一。
研究番茄的事業總算取得了進展,可新的問題又擺在面前。20世紀90年代,荷蘭、以色列等國家耐儲運的番茄品種接連進入我國蔬菜市場。進口番茄屬雜交種,無法留種,種子貴如金,竟然論粒兒賣,一粒種子的價格高達六毛錢,農民種一畝番茄光種子錢就得花1000多元!
李景富心里很不是滋味:“歐洲所有國家的總人口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中國多,國內這么大的市場豈能拱手相讓?一定要培育出屬于我們自己的高產、抗病、耐貯品種!”
當時國內缺乏育種經驗,加之國外技術封鎖,很難弄到耐儲運番茄種子,找種子便成了第一要緊事,李景富為此費盡周折。李景富利用到國外考察學習的機會,一有空便搜尋種子。有一次,李景富吃飯的時候在餐桌上看到了紅紅的番茄,但又不便將番茄帶回國內。于是,他在吃完番茄后,借擦嘴之機把番茄種子吐在餐巾紙里悄悄保存起來……
就這樣,李景富和研究團隊利用各種方法收集了1500多份國內外番茄種子。功夫不負有心人!李景富帶領東農蔬菜學團隊先后培育出二十多個耐儲運的番茄新品種,不僅育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種子價格也只有國外品種的1/50。他們還成功培育出適宜罐頭及生產番茄醬的專用品種,實現了番茄品種的國產化,大大降低了農民的生產成本。
50多年來,李景富一直奮斗在科研一線、推廣一線。只要農民需要,李景富就會走到他們中間,走家串戶普及新品種和新技術,為他們解決生產過程中的難題。
除了服務農民,李景富在科研成果轉化推廣上也下了很大功夫。李景富和全國知名種子公司合作,形成“育、繁、推”一體化、“產、學、研”三結合的番茄品種選育與技術推廣應用體系,使東農系列番茄品種很快推廣到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20多個省、自治區,乃至傳播到俄羅斯、印度等國家,年種植面積占黑龍江省番茄總面積30%以上,累計推廣優良番茄品種1200余萬畝,創造經濟效益100多億元。
東農系列品種介紹
東農722
特征特性:鮮食型。無限生長類型,生長勢較強,中晚熟。成熟果實粉紅色,有光澤。果實圓形光滑,平均單果重180-200克坐果率高,每穗果4-6個果,果實整齊度極高,商品性狀優良,坐果率高,花尊大,美觀。果肉厚,硬度極大,耐貯藏運輸,貨架期25天。高抗煙草花葉病毒病、枯萎病和黃萎病。平均畝產9000-14000公斤。適合于保護地栽培。在適宜區,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數120天左右。
東農723
特征特性:鮮食型。無限生長類型,生長勢較強,中熟。成熟果金黃色,顏色艷麗。果實長卵圓形,平均單果質量90-120g。坐果率高,每穗8-10個果。成熟集中,可成串采收。果實整齊度好。果肉厚,硬度高,耐貯運,貨架期30天以上。尊片大,美觀,商品性好??共⌒詮?,高抗ToMV、葉霉病、枯萎病和黃萎病。保護地栽培每667m2產量12000-15000kg。適合全國各地保護地栽培。(該品種無需疏花蔬果)
東農727
特征特性:鮮食型。無限生長類型,生長勢強,中熟,節間短成熟集中。成熟果實粉紅色,顏色鮮艷,平均單果重230-260克,果實圓形光滑,整齊度好,尊片美觀果肉厚,硬度大,耐貯藏運輸,品質優良,商品性高。高抗煙草花葉病毒病、葉霉病、枯萎病和黃萎病,平均畝產12000-15000公斤。適合于保護地栽培。
東農高糖100
特征特性:無限生長類型,生長勢較強,早熟性好。成熟果實粉紅色,顏色鮮艷,平均單果重80-120g。果實軟,口感酸甜,含糖量高達6%-8%,品質極佳。高抗煙草花葉病毒病,中抗黃化曲葉病毒病。適合保護地栽培,平均畝產4000-5000kg。適合生產高檔番茄產品。
五十多年來,李景富所帶領的團隊已經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番茄研究團隊,共主持國家科技攻關等各類項目四十余項,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三等獎兩項。
“我有一個心愿,那就是再干十年,一定要讓中國番茄品種完全替代國外進口品種,續寫好‘番茄夢’的新篇章!”
(信息來自東北農業大學、黨的生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