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強化政策引領,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落地見效
一是深入開展系列專項培訓,切實提高監管人員思想認識,自覺從政治角度認識財政監管工作,深刻體會現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更好發揮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推進作用。二是認真研學新修訂的《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管理辦法》及相關政策解讀,掌握審核工作的主要內容、審核規范、成效目標等,重點把握審核工作方向和具體要求。三是充分發揮就地就近優勢,秉持服務與監管并重的工作理念,在開展農業保險工作監管的同時,向承保機構、農戶等積極開展農業保險相關政策宣傳,引導農戶和保險機構統一思想,力爭實現國家農業保險政策的有序推進。
二、強化日常監督和資金審核,推動各方責任落實
一是實行全流程跟蹤監督。全面跟進補貼資金的時間進度,監督核查資金使用情況,確保財政資金足額按時下撥,真正用到農業保險項目中;督促承保機構抓好各級財政補貼及農戶欠繳保費的清收工作,確保應收保費及時清零;通過實地走訪、電話回訪農戶、與種植養殖場進行核實,確保承保內容和投保數量真實、準確。二是堅持做好農業保險資金清算工作。圍繞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的預算申請、資金撥付和保單結算等環節開展審核,準確核算中央財政補貼結算金額,并結合政策要求,對照評價指標和日常監管發現問題進行復核、分析、論證,及時反饋問題至相關部門和單位,強化跟進監督、推動問題整改,切實保障資金使用效益。
三、強化協同聯動,推動構建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
關口前移,主動參與農險方案制定、險種規劃、專項資金使用、風險管理控制等,聯合財政部門牽頭與銀保監局、農業農村部門以及各保險公司建立農業保險協調機制,并全過程參與地域政策性農業保險體系構建。一是鼓勵相關部門創造性開展地方財政支持為主的主糧作物高保障水平險種。大力推動省級政策性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產量保險、收入保險和未轉移就業收入損失保險試點,同時在多部門反復調研、論證和測算的基礎上,在全國首創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收入保險,并選擇11個縣區開展試點。三年來,山西省級試點險種全面開花,目前補貼品種已達13個,最大化發揮財政支農效用。二是探索施行保額費率區域化。在保額和費率相對固定基礎上,打破全省同一品種同一標準現狀,試點施行保額費率區域化,真正做到保額費率間區域精準厘定。同時,執行費率浮動機制,根據賠付情況動態調整費率,更加精準發揮農業保險服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