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李連成來說,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就要對得起群眾的信任,要認真履職,就要關注農村的發展、聚焦農民的夢想。作為基層農村代表,李連成代表對農民的夢想有著最接地氣的闡述:“改革開放初期,農民的第一個夢想是得到個溫飽;改革開放已經40年,農民又產生了第二個夢想,想給他們的孩子找個好的學校上學;農民的第三個夢想是為了全家人的身體健康,找到一個好的醫院看病;農民的第四個夢想是就地城鎮化、就地就業,不用外出打工;農民的第五個夢想是擁有一個好的文化陣地;農民的第六個夢想是村里有一個好的生態環境,不再臟亂差;農民的第七個夢想是脫貧致富,不讓家里人受窮;農民的第八個夢想是中國的領土堅決寸土不能讓!”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李連成所代表的農民兄弟有了第九個夢想:讓科技下鄉。
李連成代表的“農民夢”始終跟“中國夢”同心同向,不斷前行。為了這第九個夢想,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李連成代表提出了《關于完善“科技下鄉”助推鄉村振興的建議》。
李連成作為長期生活在農村,熟悉農業農村實際、富有“三農”情懷、身處農業一線的代表,既是黨的“三農”政策的宣傳先鋒,也是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實干家。他發現,近年來,農技部門組織的“送科技下鄉”活動增多了,旨在幫助農民及時了解科技信息,推廣農業新技術,提高土地附加值。但有不少“科技下鄉”不對農民的胃口,無法令農民滿意。農技專家發了資料,講了課,可農民就是不領情,原因是什么呢?專家開口“低碳”“清潔生產”,閉口“轉基因”“航天育種”,臺上講得津津有味,臺下聽得卻是一頭霧水。結果專家一走,上過的課也跟著帶走了,老百姓該干啥還干啥,沒得到一點收獲。
李連成代表說,僅靠舉辦幾場咨詢會,發一些宣傳資料,推廣一些不切實際的新名詞,遠遠滿足不了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需求。為此,他在建議中提出,要關注鄉村振興的科技支撐問題,將科技、人才與鄉村振興的現實科技需求緊密聯系,提高農業科技有效供給,將創新成果擴散到田間地頭,助力農業產業興旺、百姓生活富裕。在科技下鄉工作中,要選好授課內容,要對農民的口味,更要選好授課老師,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授課。
收到建議后,農業農村部、科技部等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將其列為2019年部重點建議進行辦理。專門赴李連成代表所在的河南省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實地調研,與李連成代表、農戶、農技人員和基層干部等進行面對面的深入溝通交流,充分了解基層實際和各方訴求。
“俺村先行先試,爭取分享更多更好的發展經驗。”李連成代表是西辛莊村的“領頭雁”,西辛莊村也成為科技下鄉、助力鄉村振興的“排頭兵”。2019年,西辛莊村新建的電器公司試車成功,擁有德國先進技術的空調走下生產線。2020年,西辛莊村高科技機械環保新產品全面走向市場。“今后,有污染的企業、低附加值的企業通通不引進。”李連成代表說,從蔬菜大棚、電光源產業集聚區、食品加工產業園區一路走來,西辛莊擺脫了一窮二白的命運,依靠科技的力量,向工業化、現代化、智能化的產業轉型升級要效益。
“感覺這里不像一個村。”這是很多人到過西辛莊村參觀考察學習后的最大感受。村里的別墅式住宅樓面貌一新,新時代文化廣場和觀光湖成為休閑好去處;自建的民生醫院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還得花路費”的難題;教育園區設施完善,農村孩子的教育條件不比城市孩子的差……
面對贊譽,李連成代表說:“還不夠,得全面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咋壯大、咋能找到好的村干部、農民的思想咋進步、科技咋下鄉,都是他每天思考的問題。
如果要在與李連成代表的談話中選一個高頻詞,那一定是“農民”。“農民想什么,俺就干什么。”李連成代表脫口而出的這句話,也是他踐行一生的目標。他曾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上說過:“講農民的故事,是俺覺得最幸福的事。”像李連成代表這樣扎根農村、心懷夢想、傾聽農民心聲的黨員干部越來越多,農村這塊廣袤大地上才能結出更多名為“獲得感、幸福感”的果實。
“黨的惠農政策好,俺農民群眾忘不了;貧困農民脫貧了,歷朝歷代沒做到;農民種糧直補多,國家實行新農合;貧困戶享低保,孩子上學全免了;有水有魚有樹還有鳥,村村都通水泥路,條條致富陽光道。”面對新的發展征程,李連成代表用常記于心的一段順口溜勉勵自己,展望未來,他充滿信心:“新時代,加油干!”